关灯
护眼
    刘承俊的祖上在福山盐场生活了一两百年,到他这一辈生活日渐艰辛。

    他的父亲倾尽家财,才给他说上一个丧夫的寡妇叶氏。叶氏给他生了四个儿子,全都虎头虎脑茁壮成长。

    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四个吃货就像四个无底洞,将仅有的一点家底全都吃空,只剩下卖不掉吃不了的食盐。

    四个小子老实肯干,每日里勤勤恳恳砍芦苇烧火熬盐,只为了多吃一口饭。

    朝廷好久没有来收食盐了。面对满屋子雪白的食盐,刘承俊无可奈何无计可施。为什么雪白的食盐就没人要呢?难道登州府的贵人都不吃盐吗?

    “锵锵锵……”

    铜锣敲响,官差边走边喊:“朝廷收盐,有盐货的赶紧送到货栈。盐货不能有沙子,不能有杂色,不能弄虚作假……”

    “大人,今天收盐价格几何?”阎婆问道。

    “八钱银子一担,只要成色好的盐货。你家的盐货怕是没人要。”

    “这么高?太好了。”阎婆兴奋高喊道:“当家的,朝廷收盐了,八钱银子一担,快,快点……”

    官差摇摇头,继续敲着铜锣喊话:“朝廷收盐了,只要……”

    ………………

    阎婆发现这次收盐的不是熟人,而是外地人。这些说着难听官话的外地人对盐货的检查格外严格,掺沙子的、成色不白的、颗粒过大的盐货都被他们毫不留情的剔除出来,丝毫没得情面可讲。

    轮到阎婆了。她偷偷塞给检查盐货的外地人一个银果子,还露出自己觉得够妩媚的笑容。

    外地人面无表情,将银果子退回,和善道:“大婶,咱们收盐,只看质量,不论其它。把你的盐货拿来看看。”

    外地人只看了一眼,就不再检查,而是冰冷道:“大婶,你的盐货光色泽就不符合要求,你挑回去吧。”

    “你敢不收俺家的盐货?”阎婆当家的露出凶相,恶狠狠威胁道:“不收俺家的盐货,小心你们走不出福山盐场。”

    外地人面无表情,注视了阎婆当家的一眼,缓慢道:“你确定?要让我们走不出福山盐场?”

    “那当然。也不想想,福山盐场是什么地方?盐政司刘运使是我妹夫。”阎婆得意洋洋道:“在福山,就没有人敢不收俺家的盐货……干什么,你们要干什么?放手。哎哎哎,轻点,轻点……”

    阎婆犹自得意,外地人手一挥,一队全副武装的士兵顿时将两人包围,三两下就将两人拿下,绑成粽子,拖出卖盐的行列。

    ………………

    阎婆事件只是个小插曲,收盐卖盐在福山各个盐场继续进行。

    外地人虽然对盐货的质量要求严格,但给的价格比往常高出五成,而且是现银,这极大的鼓舞了盐户们的积极性。

    刘承俊家这次卖盐所得最多。

    刘承俊家几个小子一直以来被人看不起,不仅因为家里穷,更是因为他们太过憨厚,干活只知道卖死力气。

    别人家熬盐,大都舀上海水就煮,熬成砂盐算数。

    刘家小子们熬盐,严格按照工艺来。海水先过滤一遍,熬得快成盐时开始不断的搅拌,制出的食盐色泽雪白、颗粒均匀细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