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养母的信停了一年之后才往这边寄信,叮嘱她照顾好自己云云。

    穗禾收到信后搁了一阵,才回寄了个包裹和信件。

    和以前会说些乱七八糟的事不同,这次就只说了句,一切安好,勿念。

    然后保持着一年两个包裹的频率邮寄。

    自从不用雇苗冬一家干活后,两家的来往也变少了。

    不过每年春节他们还是会来拜年。

    偶尔也会说起他们另一个邻居的事儿。

    李家老三夫妻过世后,孩子就由老两口养着,其他三个儿子都在附近的山头定居。

    现在挨着苗冬家的是李老大和他儿子大虎。

    盖房子的时候还请马丘过去帮忙,因为之前他们打过穗禾的主意,所以有点隔阂。

    后来收猎物偶尔碰到,发现马丘捕猎技术不咋地,还特意指点了他一下。

    本来以为是误会了对方的品性,夫妻俩还有点自责。

    结果有一天,李老大突然问穗禾,当初翟欣逃跑的时候有没有见过她。

    事儿都过去了,可不能让孩子没了妈,得把人找回来。

    马丘对此事真不知情,可李老大就是不信,这反复追问下来,两家本来稍有缓和的关系,这下又降到了冰点。

    穗禾最爱看热闹,人多的地方就有吃不完的瓜,她听着可带劲了。

    至于苗冬和马丘以后跟不跟李家来往,她才不在乎呢,也不会因为这事儿难过。

    以前两家来往频繁,是因为她需要人帮忙做事儿。

    对方也正好需要这笔酬劳,而且人品也还不错,穗禾这才雇了他们。

    她看起来好说话,其实任何不对等的付出,都是有利可图的。

    不管是最初帮忙送信的千羽,还是建筑工人惠巴大叔,亦或是苗冬、洛桑格,大家都是在互惠互利的原则下相处的。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任何关系都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维护。

    在这深山老林里,人际关系就是生活的调味剂,但不是必需品。

    而带着孩子逃跑的草原上的翟欣,已经过上了游牧民族的生活。

    她在一处聚集地重新找了个男人,完成了当初父母想招上门女婿的遗愿。

    截止到现在,地里的黄芩长了三年,也可以收获了,花了几天时间,把它们全都收了回来,然后统一炮制。

    这新鲜的和炮制过的价格可差太多啦,她最不缺的就是时间和储存空间了。

    总共十亩沙壤地,种了六亩黄芩,四亩枸杞。

    等到枸杞树丰收的时候,穗禾真想时间倒流回去给自己一拳头。

    两批不同种植方式的枸杞树,成熟的时间不一样,导致穗禾从7月到10月,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