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乾清宫

    “抄家之事,就不用别人代劳了,没有人比我这个福王世子...更合适!”

    “准!”

    “藩王之制轻易改之必有反噬,以新斩旧或可为之。”

    “如何以新斩旧?”

    “藩王为旧,若推行革新整治藩王,他们必以皇明祖训为凭阻止革新。”

    “当以新概念、新想法、新目标为凭,为指导思想,以诸多新青年、新宗室子——斩之!”

    朱柏声音不高,但让老朱如雷贯耳,有些振聋发聩。

    “那...你说说,你到底想怎么做?”

    “陛下,后世曾言有明一朝,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嗯,这话听着就给劲,然后呢,你到底要怎么做?”

    “君王既能死社稷,宗室为何不能殉江山!”

    朱由检呆若木鸡,对啊...

    凭什么拼在国门前的,死在社稷上的不是天子就得是国君?

    那些宗室子呢?

    他们祖祖辈辈,自打出生就享受朝廷供养,凭什么他们就可以什么也不做?

    “宗室子弟,藩王侯爵自当以护一方平安为己任,以政绩保爵位,以利民得圣眷。”

    朱元璋和朱由检听的频频点头。

    朱柏却继续说道:

    “然今日,再言这些已于事无补,当务之急应立典范,再除大老虎,一来方便改制,二来可以丰盈国库。”

    朱元璋展露笑颜,心里已经有了决断。

    “好,刚才还说你没给咱送礼,原来是把自己父王洗的干干净净端到咱的餐桌上,这桌福禄宴便由你来办!”

    接着双眼一眯,突然变的锐利。

    “何时动手?”

    朱柏摇了摇手,淡淡回应。

    “此事不急。”

    “这次大典进京的宗室子众多,儿…臣建议在此次大典宣布建立皇族军校!”

    “军校?皇族早有族学,何必多此一举?”

    “不一样的,皇族族学是学文认字,而军校是教带兵打仗,钻研战术、军备、补给、策略针法!”

    朱元璋以及朱由检仔细聆听,并不打断。

    “如此,在宗室之中培养、选拔一些有才能的,一来将宗室子留在京中为质,二来是培养出宗室的武装力量。”

    朱由检大惊。

    “小祖宗...福王世子这怎么能行?若是宗室子弟、藩王手中掌兵,岂不是...”

    朱由检说到一半停了下来。

    他想说藩王造反,但是看了看朱元璋便不再言语。

    “小子,多虑了不是,祖宗教你一句,叫做:困难总没办法多!”

    “纵观历史对前朝问题瞻前顾后,总是会走向另一个极端,这便是矫枉过正。”

    “宗室不是不能掌兵,而是不能掌只听他一个人的兵!”

    朱元璋一听来了兴趣。

    带过兵的人都知道,作为掌兵之人第一要素就是让底下的人服自己。

    可是朱柏说的东西明显和这一个最基本的理论背道而驰。

    哦...对了…

    有一个朝代是这样做的,宋朝!

    可是他们那个路子很明显并没有走对,造成军团战力越发孱弱,领兵之人完全不能把兵团的战斗力发挥出来。

    “皇族军校是一个,平民军校也要建,两个军校之间待遇相同为天子门生,学成之后分配到各地各处根据成绩为把总、千总、游击、参将,总言之为基层或中层将领,且...”

    “且军校成立后,宗室要多上一条服兵役,宗室子弟成年之期,必要参军,若未曾入军校当从最基层的士兵做起。”

    朱元璋静静聆听,眼中散现光彩,不过随之又有一些忧虑。

    “如此,多年之后各地将领或为同窗,或为好友,岂不是助长了党派林立?”

    “陛下说的没错,所以每个军校毕业之人都要有任期,任期一到若其无有功绩便要革名退伍!”

    “继续说。”

    “臣建议,军校出身将领,每三年进行一次考核,优胜劣汰!”

    \"军校同是三年一期,不断保证军队补充新鲜血液,更能防止一家独大。”

    朱元璋双眼放光。

    “好!——好你个臭小子,以前跟咱藏拙是吧,咱今天非打死你算球!”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