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那个时期,全国每到农闲时节,各地农村都要集中劳动力,在田间搞农田基本建设。平整土地,有条件的地方修梯田,兴建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农业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

    我们公社也不例外,这不,利用秋收后的农闲时间,修水渠。

    公社从各个生产队,抽调劳动力(农村叫出民工,也是义务工),集中起来,干个大项目,修水渠。

    于是,我就被生产队派去修水渠。

    在集体户,打理好行装,生产队派牛车,拉着我和自带的口粮,送我到工地去。

    口粮是玉米,生产队出的。

    到公社报到,并把玉米卸下来,交由公社统一处理,再把我送到工地去。

    牛车把我送到工地住处附近,村口前面有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牛车过不去,把我送到这就,返回去了。

    这条小河,有二十来米宽。只有一条用钢丝绳,拉起来的吊桥。吊桥距水面有两米来高。

    由此,可以看出,这是一条季节性河流,雨季过后,河水也不是很深。

    桥的两侧,是用八号铁线绑着,做护栏。底部的桥面,是用木板顺着桥面的方向铺着。要命的是,桥面的木板不全,不是左边少一块,就是右边缺一条。

    我背着行李,拿着铁锹,就上了桥,刚走过四五米远,这桥就开始左右摇摆。

    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并走过的桥。我停了下来,并用双手,紧紧地抓着桥边的钢丝绳,不动,身体随着桥面荡来荡去。

    更可气的是,对岸上有几个六七岁的小孩,看着我站立不动,害怕的样子,他们跑上桥来,在我前面,来回地跑,桥面晃动得更加厉害。

    光站着不走,也不是个事呀,只好硬着头皮,手把钢丝绳,一步一步挪动着,好歹算是挪到了桥头,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

    到了工地报到后,工地指挥部派人,把我领到村子里的一个农户家,安排我在那里住。

    吃饭,就在村口开的食堂,集中就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