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你穿多大码的?”程行问道。

    “3,36的。”姜鹿溪小声地说道。

    对于程行这个问题,她有些难为情。

    36的鞋子,算是女生最标准的码数了。

    这个码数,是鞋子最多的码数,也是穿起来最好看的码数。

    其实北方人的脚是偏大的,女生也是一样。

    像程行的母亲还有姑姑他们,都能穿四十的鞋子。

    所以姜鹿溪的脚,不论在南方还是北方,都算是小的了。

    程行在那一堆鞋子中,给她找了一个36码的鞋子。

    “把脚抬起来。”程行看着她道。

    “干,干什么?”姜鹿溪不解地问道。

    “赶紧换鞋子啊,外面估计都快有客人来了。”程行道。

    这天是出殡的日子,有些前来送纸祭奠的客人,在这一天有可能六点多就来的,就为了能在这里吃上一顿早饭。

    因此出殡这天的早饭,程行叫了四桌,就为了防止有人早上的时候来,可千万别小看村里这些想要占些小便宜的人,前世程行帮奶奶办理丧事的时候,有许多村民觉得给了钱了,中午只吃一顿饭太少了,许多人早上的时候老早就来了。

    后世程行那时候都已经成名了,在家里办丧事,来的人肯定很多,他本来早饭只订了五桌饭菜,却来了十桌的人,程行只好又要了五桌。

    姜鹿溪他们家早上能来的客人肯定没那么多,但是这不收礼,姜鹿溪又是他们镇上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以后很有可能混的很好。

    因此程行可以想象,今天来的客人肯定很多。

    寻常人家办丧事,能有个十桌就行了。

    姜鹿溪他们家办酒席的桌子,是程行从镇上租借的。

    每个桌子都能坐十几个人左右。

    姜鹿溪说三十桌差不多,但程行总觉得三十桌不够。

    如果只是他们村和隔壁的村里的人,三十桌差不多。

    但来的肯定不只是这两个村子,姜鹿溪太小看她这个平湖第一个保送华清,八省竞赛第一的含金量了,再加上不用收礼,来的人肯定很多。

    因此程行在昨天又多要了二十桌。

    六百多人,应是差不多的。

    第一天前来祭奠的人少,是因为很多人都不知道,经过这两天的发酵,再加上姜鹿溪的身世背景,和这种困难下做出来的成绩,早就成为了平湖这一百零一公里土地上许多村里的榜样了,甚至于都不只是平湖这一个小镇。

    励志的故事,又是真实的,就很难不随着风飘向远方。

    外面已经有了些动静,甚至都有了放鞭炮的声音。

    本来姜鹿溪是想先让程行出去,然后自己再去换的。

    现在来不及了,她得赶紧出去谢纸。

    “你把鞋子给我,我自己换。”姜鹿溪道。

    程行没理她,把手伸了过去。

    姜鹿溪抿了抿嘴,听着外面一直在响的鞭炮声,只能抬起了脚。

    程行将她脚上已经带了许多泥土的鞋子脱下来,然后将旁边新的鞋子给她穿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