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老板再见。”

    第一笔收入到账,张软软还是很高兴的。

    虽然胡萝卜不是她种的,但是收成的时候她全程参与了,还是能让她感到一丝愉快。

    “走,我们去吃早餐,我请!”

    张软软大手一挥。

    大方的拿出一百块,请张建国和张阳阳到外面的早餐店豪搓了一顿。

    “鸽子粥四碗,三碗在这里吃,一碗打包。”

    张软软当然不会赚了钱就忘了娘,林玉珍那一份还是想到的,打包让张建国带回去。

    “然后再来一个干炒牛河,要大份。”

    “水晶饺也要一份,大份的。”

    张软软点完了,才问张建国和张阳阳:“你们还要什么没?”

    张建国摇摇头。

    张阳阳则是说:“看看鸽子粥多大一碗先。”

    早餐店的份量没有统一一说,一样的价格,一样的单位,可能份量天差地别。

    “嘿,靓仔你这话说的,好像我们20块买你一小碗似的,放心吧,靓女点的这些够你们三个吃还有剩下了。”早餐店的中年老板听到张阳阳的语气,顿时不乐意了,连忙为自己辩解道。

    他开了十几年的早餐店了,能在众多对手环绕之中经营到今日,凭的就是良心,实惠四个大字。

    20块钱一碗的鸽子粥,他能给你一个小饭碗吗?

    等着就是了!

    早餐店老板走了,张软软便和张建国聊起刚才收购商的事。

    “那个老板我认识七八年了,他什么都收。辣椒,西蓝花,胡萝卜,圣女果。只要不是那些特别少见的东西,他那里都收。”

    “等你的圣女果大范围成熟了,头几批他们还可以上门收。一般这种上门收的活,都是他儿子开着大货车过来,一次性把我们村子里的圣女果都收了。”

    张建国缓缓道来。

    每个收购商都有自己相对固定的下游。

    不是个人为单位,而是村。

    比如清平村,就和这位收购商最熟悉。

    毕竟小农户的产量有限,唯有联合起来,才能供应得起收购商跑一趟的量。

    说人话就是,人家一辆满载能装十几二十吨的大货车,会为了你那一亩几分地的东西跑一趟吗?车油费都赚不回来。

    但是如果是整条村的人都一起卖给他,能让他装上满满一车,那就不一样了。

    “知道了。”张软软点头,这种模式她懂,就是需要张建国带她认一下人。

    “我现在拉你进我们村的农业群,到时候你要是种了什么,合适的时候就可以和村里的人一起卖,量够多的话,就可以让收购商跑一趟,不用自己拉过去。”

    张建国说完,就把张软软拉进了一个群。

    这个群不是清平村所有人都在的,是只有在家务农的人才会进。

    在这里,可以了解农作物的当日行情,也能知道卖给谁更划算。除此之外,还可以拼团购物,比如多少吨起送的化肥,多少棵起送的种苗什么的。

    张软软刚刚进入群聊,就看到聊天记录在讨论西蓝花什么时候一起出货。

    “西蓝花你也有,到时候就跟着村里的叔叔们,一起卖给收购商就行。我们村里的西蓝花很多,大大几十亩,他们肯定会开车过来收购的。”

    张建国也看到了聊天记录,说道。

    张软软继续点头。

    这时,他们点的早餐也到了。

    超大一碗的鸽子粥,一碗半只鸽子。

    还有热气腾腾,刚刚出锅的干炒牛河。

    至于水晶饺就没有什么亮点了,一眼就知是冰冻货,中规中矩。

    “饺子留几个打包,你妈爱吃。”

    张建国率先发话。

    自家老婆自己疼,,没毛病!

    ……

    从早餐店出来,张建国就马不停蹄的开车闪人,赶回家给自己心爱的老婆送早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