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大都督府。

    “今天怎么样?”

    坐在椅子上的中年男子,比李文忠要大了许多,但其见到大都督回来,却无多余动作,只是放下茶盏,一脸看笑话的表情。

    “吴复,明天你去带他们训练,这帮家伙,一个个心比天高,还真以为是十几年前的时候,咱记挂着他们,才从直隶开始军改。”

    “依照朝廷的意思,应该从江浙开始军改的才是!”

    李文忠倒也没有唬人,在朝廷的角度,直隶卫所是朱家的根基,同时也是朝廷的根基。

    而如果从江浙开始军改,无论出什么事情,朝廷都能迅速响应,甚至是火速平叛。

    “别了,我可不想去跑,去跳,去…倒是你小子,要不是你把我从北平调回来,这次播州之乱,咱怎么也能捞一把。”

    安陆侯大都督府佥事,吴复亦是很早之前就投奔了朱元璋,南征北战十数年,深知兵事。

    对付那帮兵油子,可不是个好差事。

    “可别的了,颍川候指名点姓要定远侯去助拳,可没喊你安陆侯,你就在京师,帮我好好把这军改推行下去吧。”

    “对了,让你看的册子,你看了没?”

    李文忠望着老神在在的吴复,沉声说道,只见吴复伸手从一侧拾起一本书籍,开口道:“写这个东西的人,真的是神奇啊,他完全不像一个知兵是的人,但他提的那些办法,确实让人眼前一亮。”

    “除了有些制度说辞脱离实际情况外,真的能算一本练兵神书了。”

    “我看到这里。”

    吴复翻开书籍,找到自己刚刚看过的片段,开口说道:“这里说,国家要有国旗,要让天下百姓都在同一个国旗下。”

    “军队要有军旗,要有番号,军人要在军旗下立誓,国家要有公祭,公祭埋葬为国捐躯的英勇将士。并且组织百姓祭拜,扫墓!”

    “国旗是什么我不清楚,不过这个公祭,如果真的能做的话,也是一种宣传军队的手段,也能让更多的百姓知道,军人的战亡是为了守护国家民族。”

    吴复指着书籍上的一处,李文忠点了点头道:“这个我也考虑过,但可能需要花些钱,户部还要应对土司叛乱,先搁置着。”

    “倒是那国旗和军旗,还有番号,你有什么想法?”

    李文忠打量着吴复,这种事情,他当然不能去问朱元璋,他可是全权操盘军改,如果事事还没有章程就去请示…那他…

    “这个,我不理解啊,不过我感觉,公祭应该提给朝廷,让陛下仔细斟酌一二,我有个想法,或许可以做。”

    吴复看着卸下甲胄的李文忠,轻声说道。

    只见李文忠坐到椅子上,神情凝重道:“公祭?怎么说?”

    “如果在各地大兴土木的兴建这些,短时间内肯定是不成的,而且很久之前的战死之人,名姓籍贯已经不可考。”

    “但各地都有现成的可用,把能考究到的为国捐躯者,名姓籍贯,在其籍贯处,设立排位。”

    “牌位就供奉在武穆庙,如果可以的话,用武穆的忌日做公祭,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吴复合上书籍,将自己的想法,娓娓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