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昏黄的光晕下,两道身影渐渐浮现在那一对红烛之上,那是约莫只有三尺来高的两个小人。

    两人都扎着两个冲天髻,穿着金纹红袄,眉心点着红色的钿花,圆圆的脸蛋看起来煞是可爱。

    看起来,是两个小女孩呢。

    此刻,她们俩正拉着手,缩着身子怯生生地看着手持长剑的青崖,似乎方才这个人所施展的剑招让她们感到了一丝畏惧。

    “你们……不用害怕,我不会……伤害你们,可以告诉我,你们是谁吗?”

    脱力后还未恢复的青崖断断续续地安抚它们,花青儿接过青冥,连同自己的双生莲一同放在了桌面上,表示自己不会伤害她们。

    那俩小童看了看眼前的一男一女,又看了看对方,似乎是暂时相信了眼前的两位人类。

    其中一位小童迈着小小的步伐往前走了一步,对着眼前的两人微微稽首:

    “见过两位侠士,我叫火儿,这是我的妹妹烛儿,我俩原本是大慈恩寺佛祖金身座前一盏琉璃灯中缠绕在一起的灯芯。

    三年前的中秋之夜,一位小沙弥将我俩装进了灯盏之中来到西市游玩,不慎将我俩遗失在外,幸好这家的主人捡到了我们,我们才得以在这对红烛之上有了栖身之所。”

    “等等,你们是说,三年前?”

    青崖打断了火儿的话语,转而发问。

    “如果你们是三年前来到这里的,但那时候怎么可能有这对蜡烛,婆婆的儿子不是前几天才刚成亲吗,你们怎么……”

    突然,青崖想到了什么,惊奇地看向两位小童。

    “难道说,方才的这一切,你们已经重复了三年?”

    “没错,这三年来我们一直保持着这里原来的样子,蜡烛融化了我们可以用灵力恢复,水果糕点坏了我们就到其他地方去拿新的来。

    其实,如今距离婆婆孩子成亲的日子,已经过去了三年。”

    说罢,火儿从怀里掏出了一张红笺递给了青崖。

    青崖接过一看,大红的纸上贴着金色的囍字,打开对折的翻页一看,正是一纸婚书:

    缔结良缘,订成佳偶,红绳早系,白首永携。

    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谨以鸳侣之盟,定不老之约,书向鸿笺。

    谨定此约。

    长歌历三十八年。

    看来这便是成婚当日拟下的婚书了。

    等等,长歌历三十八年?可今夕,明明是长歌历四十一年啊。

    如果这一纸婚书的时间没错的话,那婆婆为何会说她的孩子成亲才不过几天时间,她的这三年时间又去哪里了?

    “我知道两位侠士会觉得疑惑,是我们让这里的东西时刻保持着当时的样子,也是我们让婆婆老两口的记忆一直停留在三年前的时候。”

    这时候,火儿率先回答了青崖的问题。

    “可你们为什么要这样?”青崖继续发问。

    “因为婆婆的孩子,已经三年没回家了。”

    这一次,却是烛儿说出了原委。

    “刚开始的那段时间,婆婆天天在家盼着孩子回家,可等了好久,别说人了,连一封信,一条消息都没有。

    就这样过了几个月,东市那边传来这一些小道消息,说是有前朝余孽埋伏在皇宫里刺杀皇帝,东窗事发之后,皇帝就把这些人全部处死了。

    那些名单上,正有这两夫妻的名字。

    所以,大家都说婆婆的孩子在宫里误入歧途,已经死在了皇宫里。

    可婆婆不肯接受这样的事实,依旧每天在门口等着她的孩子回家,茶饭不思,日渐消瘦。

    所以我们才出此下策,把他们老两口的记忆拨回到了婚礼之后的几天,那也许是他们这辈子最快乐的时光了。

    如此往复,我们不断将这里的时间重置,如今已经有三年的时光了。

    听罢个中曲折,青崖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唉,可怜天下父母心呐。”

    我的父母,如今又会在何方呢?他们也在等我回家吗?

    随着夕阳渐渐下沉,屋内地光线微弱了下来,花青儿正要去掌灯,火儿和烛儿却是一下子跳到了红烛之上,随即,红烛上便亮起了明晃晃的烛光。

    花青儿定睛一看,却发现红烛的灯芯丝毫没有在燃烧,但此时发出的亮光,却比寻常时候更加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