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说到这里,阿昆有些哽咽。

    萧烈和呼啦K听后也是不胜唏嘘。或许这些年以来,阿昆一直都没对别人诉说过往事,萧烈见他双手紧握,时不时抚摸后颈,显得情绪十分激动。

    阿昆从脖子上解下一个护身符递给萧烈,说道:“这是当年临走前,阿娟送给我的,阿娟说,‘看到护身符就像看到她本人’!”

    萧烈把护身符放到眼前仔细观看,这是一只雕工粗糙的桃木护身符,吞口粗犷,刻工很一般。由于常年戴在身上,已变得油光腻亮。

    萧烈知道,在南粤的民俗传说中,如果处子将涂有自己鲜血的护身符戴在情郎身上,情郎就会矢志不渝地爱她。

    阿昆将这枚定情物矢志不渝地戴了三十多年,此情何以堪!

    看着护身符,萧烈突然想到,在那个年代,不知道还有多少彼此爱恋的人们因为时代的动荡而抱憾终身!

    …………

    九龙尖沙咀永泰大厦二十三层。

    林永泰最近有很多心烦事,女儿不知怎么就喜欢上了阿昆的儿子,而且还爱得死去活来。尽管小时候两家关系不错,可今时不同往日。以自己现在的地位和身家,怎么可能让女儿嫁给阿昆的儿子呢。

    林永泰打开抽屉,拿出一本黄旧的笔记本,打开扉页,一张褪色的黑白照片出现在眼前。照片里两张年轻的面孔微笑凝望着自己,远处模糊的正是维多利亚港的标志性建筑。

    林永泰闭上双眼头靠在宽大的犀牛皮座椅上,尘封已久的往事渐渐开启。

    林永泰在香港的30多年其实也有不堪回首的时候。在接受移民局审讯的时候,他因为倔强,还被人用木棍暴打过。不过,读过书的林永泰会写字,学英语也很快。

    当其他逃港者还在工地搬砖头的时候,他已经能穿着白衬衫坐在码头公司的办公室里学记账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林永泰进入了包氏企业的航海训练班。他非常珍惜这次机会。除了完成规定的课程外,他还开始正规地学习英语。

    由于他记忆力惊人,几乎过目不忘,所以在训练班里,花同样多的时间,他却能比别人学到更多的知识。训练班结束时,他以优异成绩被包氏企业录用,开始了他的发展之路。

    七十年代是香港航运业蓬勃发展的时期,林永泰在包氏企业干了三年,拿到了万吨巨轮的驾驶证,后来与一位船长的女儿相识结婚。在岳父的支持下,他贷款买了一艘小渡轮,从事香港岛和九龙之间的运输。

    渡轮服务是连接被维多利亚港分隔的,也是来往市区及离岛区的主要交通工具。一年后,趁着生意红火,他卖掉了渡轮,用全部身家作抵押租了一艘万吨级集装箱货运船,专门从事香港到美国之间转口航运。

    八十年代起,大陆改革开放,香港的密集型产业向内地转移,港岛产业转型,转口贸易激增,为航运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