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好莱坞编剧、闹剧全都告一段路。

    妆沙龙的第一天营业。

    赚得盆满钵满。

    在好莱坞女星克拉拉、权贵代表傅太太李太太、安托瓦内特之流、好莱坞百老汇向往者,这些有名有姓的人陆陆续续登场后,几乎半个上海的大报都来了。

    在店内简单拍照和采访后,拥有抽大烟习惯的要闻编辑们,便聚集到望平街左近的烟馆“聚众吸烟”,等着报馆工役们将电稿,或者新闻小样带过来。

    “你们家写什么”申报问大众报。

    大众报要闻编辑回答“夸张的很”随手将自家小样递过去。

    众人凑过来一看,好家伙,描述得竟比上海土生土长的富家小姐还要夸张。

    不住有领事馆黑色车辆进入,亦有不少外国友人,其中有一好莱坞女星克拉拉。沙龙中间摆了一张大桌子,上头摆满帝王厨子的杰作,冷菜、点心、甚至还有鱼子酱。大厅周围摆满沙发,没排好号化妆的女客们或坐或立,随意交谈,想要吃点心就自己动手,十分自由。

    坐在角落的中国画报的编辑狠狠吸一口,吐出呛鼻白烟“你这个还算好。”

    “我们这边要结合黎觉予是百老汇女明星的身份写,那才叫一个灵啊。”

    他这样说,摆明就想吸引编辑烟民们过来看,所以大家改变方向,凑到角落来。

    百老汇女明星玛丽,歌剧彩妆沙龙文豪样样不落,旁人酷爱西洋时髦之流,都是往外掏腰包;玛丽喜爱,却是让人自愿送钱上门

    “也还行吧”虽然“歌剧彩妆沙龙文豪样样不落”的说法有些离谱,但的确是实事啊。”

    整个烟馆都在讨论黎觉予的事情,只有年龄尚浅的民国日报,邵主编,一言不发。

    民国日报没有新闻来源,就连沙龙开业也没收到邀请,挤不进去。

    邵主编没办法了。现在黎觉予可是上海财富密码,没有她的新闻当日报纸销量下跌大半,于是他只得装作抽样的模样,混在这堆烟民里探听消息。

    申报主打彩妆沙龙,娱乐报主打好莱坞百老汇,大众报则集中在黎觉予作者的身份上,反而是他晚打样的民国日报,似乎没有半点优势。

    这该如何是好。

    如何在新闻内容趋于不同的情况下,开辟新题材

    呆在烟馆里不抽烟的邵主编,急得团团转,直到听到烟榻上某两位贵妇太太的聊天。

    “喔唷,吾刚从沙龙来额,碰着堵车算了,里向人七兜八兜,轧来轧去,急煞人了”

    嗯,这太太一听就是上海人。

    好在邵主编虽然从北平来,却能听懂上海话,他一个箭步冲到烟榻附近,问“然后呢”

    “侬吓色特人额”被大烟熏得迷糊的太太,差点被吓软身子。

    好在烟民们总是自来熟的,所以太太并没有怪罪他,继续讲起沙龙趣事,为了邵主编,她还贴心换成国语“那个黎小姐,穿着一身时髦法国时装,踩着一双露趾的高跟鞋,哎哟,衬得肤色可不要太好看了”

    “没挤进去的太太,就远远望上一眼,立刻打车去外滩找裁缝做衣服了。”

    上海太太的朋友捂嘴笑“真的不敢想象,以后全上海的裁缝得多忙。黎小姐每穿一身新衣服,一堆女人照着做,每换一个新妆容,一堆女人冲到沙龙消费。”

    听到这,邵主编有想法了。

    趁烟民们醉生梦死,他赶紧抽身出去,朝报馆快马加鞭赶去。

    连续几天的新闻轰炸,黎觉予本人感受不到,却直观体现在书籍售卖上。

    玛丽亚女校西学班,几乎都是黎觉予曾经的同学。她们眼睁睁看着黎觉予回来,爆红,一切似乎水到渠成,令人羡慕心生向往。

    而曾经吐槽过京阪梦和巴黎梦不真实的人,在知道书中都是真实发生的事情后,全都懦懦不敢多说什么,只敢羡慕又挽尊地吐槽一句“谁让她不提前说这是日记”

    至于本身就喜欢两个梦的人,知道这是事实后,更开心。

    班长甚至将巴黎梦女主登上百老汇的片段,誊写在本子上,用来时时刻刻激励自己。因为喜欢,她们还打算自费,将两本梦翻译出来。

    还没等女校做出这种壮举,商务印书局就承接新闻浪潮,推出黎觉予的中文版。

    消息一出,万人惊喜。

    “我也听说了,刚准备放学后去买呢”

    “我想让母亲带我去彩妆沙龙,被骂小女孩家家化什么妆。我一说黎觉予和我一个年级,她们顿时就不说话了这下我终于找到父母的弱点了,等我买好书,回去让她们开开眼界”

    “我也是我说我要唱歌剧,母亲拒绝,我提起黎觉予她们就不说话了。”

    “你们也要去买书吗带上我吧”

    能在圣玛丽亚女校上学的,都不是穷人,因为太喜欢某样东西,买走十个八个是常事。班长甚至信誓旦旦地说“我就买三十本。”

    “一本收藏,一本,一本誊写其他全拿来送人,送到北平、苏州去。”

    班长家搞水路物流的,人脉广得很。

    她又是一家族里能接受教育的娇小姐,想让谁看书就让谁看书,不敢违背的。

    可大家想法很好,从白利南路走到宝山路东方图书馆的时候,大家却都集体傻眼了东方图书馆是商务印书局出资打造的印书局,五层的铜骨水泥大厦,容客量极大。

    可不知道为什么,今天图书馆门前,居然还能站一排人。

    虽然往日宝山路人也多,却也不应该那么多啊

    现在可是工作日啊

    像是意识到什么,班长问队伍最末尾的女生“你们在干什么呀”

    “买书啊”回答者是附近普通中学的学生,外语水平不足以支撑看懂原版书,听说出中文版后特地翘课来排队“一层能买到梦。”

    “那这一整条队伍”

    “自然都是在买梦的。”

    商务印书局翻译京阪梦,巴黎梦,将它们合成同一本,书名单字梦。

    这个梦,可以指梦想,也可以指白日梦野心,总之都是大家梦寐以求的东西。

    这是傅主编苦思多日后,和众编译决定的名字。

    最终结果也如同这梦幻般的书名,像是一场绚丽又令人感动的梦图书馆从开门起,一层销售间迎来络绎不绝的顾客,都是冲着黎觉予不同身份来的,有歌剧迷、时髦小姐太太、爱好者一早上功夫,销售小姐就看到各种各样、往日里不会出现在图书馆的人物。

    而且这种场面,在学生放学后达到顶峰。

    有人买一本,有人买十本,哦吼,还有买一百本的人

    最后有人为抢书架上最后一本纯白封面,居然大打出手,搞得图书馆主负责人都顾不了楼上四层的维护工作,跑过来调节顾客情绪。

    “做什么啊”主负责人是位大腹便便中年大叔,见下属放任顾客打架后,气不打一处来“书架上没有书,那就去大楼仓库拿啊怎么那么不懂事”

    “不是啊,经理。”销售小姐扯过负责人的袖子,无奈解释“全卖完了。”

    “怎么可能”

    他一副“你在逗我吗”的表情“这次印书局首印三万五千本,早晨有三万部送达中小书店,其余五千本放在图书馆售卖,怎么可能卖完呢”

    “是真的”

    看着门内门外急躁的顾客,销售小姐都快急哭了“从早上开始联系仓库加架十五次,现在仓库一本都不剩了”

    听到这话,经理第一反应低头看仓库和图书馆交接记录,上头的确画满了十五次横杠,证明一天内仓库运货、上架十五次,也真的卖掉五千本图书

    还没等工作人员讨论出结果,门外就有顾客在鬼吼乱叫了“怎么那么慢”

    “都排了半个时辰了,还没有人来补货”

    “今天买不到,我就不走了”

    销售小姐无奈回望经理,眼神中充满绝望,一副“我搞不定了”的表情。

    “记住要限购啊一人只能买一本”声音越发渺小,主负责人跑路飞快。

    哪怕员工高呼“经理经理”,都没办法挽留他。

    救命啊收银台工作人员还想用员工价留下几本梦,按现在情况看来,就算她们是印书局员工,估计也买不到一本书了。

    这都得怪印书局

    既然知道作者如此出名,为什么不印五万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