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王一男跟周慧走了过去,一眼就看见一个银白色为主,长得跟帝国冲锋队队员很像的人型机器人,正站在一片峭壁的前面,周围围了一帮工作人员正在商量着什么,这场景,像极了一部宝莱坞大片的拍摄现场。

    “下次哪个剧组拍科幻大片的时候,把机器人借给他们,应该能挣不少钱吧”,王一男跟周慧说,

    “好像是哦,造型这么酷,还能跑能跳,能爬山的机器怪物,绝对能给影片增加重重的一笔”,周慧点点头,“回头找娄导问问,最近拍科幻片的剧组还真不少”。

    这俩人就是典型的黑风双煞啊,估计等王一男稍微闲下来一阵子,就该联手杀入电影圈,给娱乐界一个大惊喜了。

    走到人型机器边上,邓卫国问到,“怎么样,想到办法固定安全带了没有?”,

    原来一行人准备测试机器人攀爬这个有雪也有冰的峭壁,但是这地方不是专门的攀岩场地,没有合适的固定安全带的地方,工作人员正在想办法在峭壁的上面搭建一个架子,来固定挂在机器人身上的安全带。

    但是这个峭壁的高度有点超乎想象,准备好的安全带长度不够,所以他们忙乎了半天,一直在半道寻找一个合适的位置,看看能不能把安全带的一端固定在那里。

    “还是不行,缆车中间停靠的位置倒是挺合适的,但是那地方的地面积雪有点厚,而且积雪的下面是松软的泥土,搭建好的架子估计承受不了机器人的重量”,现场负责的工程师说,

    “这样啊”,邓卫国走到峭壁边,看着高耸的悬崖,开始寻思起来。

    “我还是第一次看见完整状态的机器人呢,话说,你们有没有给它取名字?”,王一男走到机器人的边上,一边仔细打量,一边问,

    “机器人要什么名字啊”,邓卫国回答到,

    人型机器的高度大概一米男要高一个头,大腿和小腿都很细长,王一男用手敲了敲,没有发出“铛铛”的金属声,“复合材料的,不是金属”,邓卫国在边上说。

    复合材料的骨架,加上明显的人造肌肉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工业美,“怎么这么难看的”,周慧在边上说,“就像被解剖的大腿一样”,

    显然男人和女人的审美观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在王一男看来,这么简单粗暴的组合,简直酷毙了。

    “还是要一个名字,以后不能出去的话,不能就叫人形机器人啊,那显得多低端”,王一男摇摇头,摸着下巴琢磨了半天,“有了,叫做Yeti 吧”,王一男说,

    “名字叫做野帝”。

    “我怎么听起来像是蜀都某汽车制造厂生产的山寨汽车品牌呢”,邓卫国说,

    “怎么可能,Yeti是《泰晤士报》最早使用的,是夏尔巴人对喜马拉雅山区雪人的称呼,用来称呼咱们这个银白色的怪物再合适不过了”,王一男说。

    他们沿着边上的小道,爬到缆车中间的位置实地考察了一下,那个地方倒确实有一块空地,也有几个工作人员在尝试搭建一个固定的平台,但是确实非常难以固定。

    王一男看了看这高度,大概不到五十米吧,一个大胆的想法浮上心头。

    回到下面的工作区,王一男拿出笔记本电脑,接通了远在帝都的哥德尔系统,开始进行模拟计算,“制造大腿和小腿所使用复合材料的最大承载能力是多少?”,王一男问,

    “还有瞬时能承受的冲击呢”,

    邓卫国有点纳闷,“这是准备干吗呢,我让他们查一下吧,应该非常高”。

    王一男对边上一脸不解的周慧说,“有句俗话叫做,猫有九条命,你知道是因为什么吗?”,

    周慧有点不确信的说,“是因为猫很不容易受伤?”,

    “差不多就是这个原因吧,因为猫从高空落下的时候,不论一开始是什么姿势,它都可以利用自己的身体、四肢、还有又长又大的尾巴调整好自己空中的姿态,在落地的时候保证自己四条腿同时最先着地,这样把坠落对自己的伤害降低到最小”,

    “猫都能做到的事情,没理由咱们的机器人做不到,对,咱们的Yeti肯定没问题的”,

    通过哥德尔系统的模拟和训练,Yeti在虚拟空间不论怎么旋转,最后都能通过躯干和双手的控制,用两条腿半蹲的姿势,稳稳落在地上。

    这时候,邓卫国的数据也拿到了,比王一男预料的指标还要高,不但Yeti跳下来没事,就算带着一个人跳下来,也在承载范围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