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c城的旧城区如今是一片城中村,二十多年前是整个城市最繁华的地方。

    随着信息时代的日新月异以及城市的发展重心往东南边转移,这里逐渐成为c城的“顽疾”——再开发的价值不高,拆迁重建也不现实。

    年轻人和有能力的已经随着经济重心迁移搬走,留下来的大都是低收入人群、外来打工的和不愿离开生活了半辈子的中老年人。

    陈娟秀一家就是低收入家庭,夫妻都是附近食品加工厂的工人。

    前半辈子省吃俭用供儿子上学,好不容易等到儿子毕业,夫妻两人都松了一口气——后半辈子就指望儿子了。

    可是每每听到儿子在电话里抱怨工作累工资少租房子还贵,他们担心儿子这样下去根本无法在一线大城市里立足。

    那他们什么时候才能等到儿子娶妻生子,才能带孙子颐养天年?

    思来想去,夫妻二人决定让儿子回来——虽然c城的薪资水平不高,但同样的消费水平也比较低,还不用在外面租房子住,省了一大笔。

    只是他们算盘打得响,却没想到儿子回来会找不到工作。

    一个正经大学生竟然没人要!

    一定是那些人不识货!陈娟秀夫妻就是这样安慰儿子的。

    一安慰就是七八年。

    如今儿子每天除了睡觉和吃饭就是打游戏,如果父母让他出去找工作,就跟踩着他尾巴似的,歇斯底里地埋怨与质问。

    什么娶媳妇儿生孙子,那就更加遥遥无期了。

    陈娟秀一边叹着气,一边帮忙收拾倒了一地的酒瓶。

    回头看趴在桌几上烂醉如泥的儿子,无奈地摇了摇头,轻手轻脚地出门,准备去小区附近的菜市场买菜。

    她没在门口买,径直往里走,里面的便宜。

    结账时她照例跟老板说抹了零,老板也照例说老这样他生意不好做之类的话。

    陈娟秀早就习以为常,老神在在地跟老板插科打诨,反正最后受不了让步的人一定是别人。

    但今天不知怎么回事,老板没有像往常一样松口,而是不依不饶地跟她你来我往。

    “……我说婶儿您还跟我计较这几毛钱啊?您那外甥女月入千万又没父没母要孝敬,就您一个亲人了吧?赚那么多就没来探望……”

    有点不耐烦的陈娟秀突然被“月入千万”四个字砸懵了头,几乎脱口而出,“什么外甥女?”

    “啊?”老板也懵了一下,看着她一脸茫然,“啧”了一声解释,“以前不是家里破产了还来找您打过秋风吗?”

    “我还记着呢,挺标致一小姑娘,当时是不是和她妈一起来的,嘶,她妈是不是没了?我记得你几年前说过来的……”

    陈娟秀那布满褐斑与皱纹的脸有一瞬间凝滞,随即浑浊的眼球亮了起来,难以置信:

    “盛……”

    老板见她想起,连忙开口附和,“对对对,就是那个盛氏集团啊,以前您不老吹您有个有钱的姐夫么?住临江别墅什么的,呵,谁知道是个……”

    说到后面语气明显带着不屑,陈娟秀恰好从“月入过万的外甥女”的震惊中回过神来。

    “什么姐夫!那是表姐夫,真论起来远着呢!”她提高音量打断了老板,也让旁边竖起耳朵的人悻悻缩了回去,她没好气地冲老板问,“别那么多话了,多少钱?”

    老板:“11块6。”

    陈娟秀从手里捏着的现金里抽出一张10块和两张1块放在称上,大手一挥,“给你12,不用找了!”然后提着菜扭身走了。

    老板冷笑一声,把钱捡进钱兜里,小声嘟囔着:

    “早这么爽快不就得了。”

    旁边摊主自然也认识陈娟秀,平时也总被她占便宜,见她这次竟然没有继续纠缠,便阴阳怪气:

    “你又不是不知道她还有个三十岁的儿子要养?能不抠么?”

    *

    c城已经有好几年春天都没有下过像样的春雨了。

    今年雨水有些多,已经陆陆续续下了三天。

    盛恬担心再下下去,四人两天一夜的露营计划恐怕要择日再去了,即便天气预报显示那两天阴转晴。

    今天一早,盛恬睁开眼睛后第一件事就是望向窗台,见光线明亮。

    她顿了一下,定神倾听窗外的声响——有鸟儿叽喳的叫早声,没有滴答的细雨声,真的放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