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方剑平当然喜欢率真懂事的小芳。虽然偶尔会犯傻会调皮, 但并不讨人厌。再说了,正常人也做不到时刻保持清醒冷静自持。

    “喜欢。”

    小芳的心漏了一拍。看到他面带微笑,说的时候好像没犹豫, 便知道自己想多了。

    方剑平的喜欢是对可爱小孩的稀罕。

    聊胜于无。

    一直对她有好感,离真正喜欢上她还远吗。

    方剑平暂时回不去, 小芳也没急着故意曲解他的意思, “那你要一直对我好, 不许对那个白燕好。”

    “必须的。我跟她又不熟。”

    “小两口感情真好。”

    小芳和方剑平循声看去, 原来人已到他们跟前。

    自打小芳的脚崴了, 方剑平背着她进进出出,不知真相的人没少用“感情好”之类的词调侃。两人都免疫了。

    方剑平招呼道:“下地啊?”

    “是呀。之前有点事让我男人先干着, 我这就去换他。你们忙完了?”

    方剑平点头:“下午拉回来就可以犁地了。”

    那女人道:“拉回来快。啥时候挖红薯?”

    河头的红薯不用跟农场分, 村里老老小小都等着呢。

    早点分下来趁着天气好也好早点切片晒干或者做些粉丝留冬天吃。

    方剑平:“我叔没说。”

    “那我问问。”女人说着就往西去。

    西边还有很大很大一片棉花,早上的时候迎风招展,此时多半都趴在地上。

    以前方剑平刚到这边, 人家跟他说话,他以为人家找他有事。后来才知道无论问什么聊什么,只要是在人来人往的大路上,就是随口一问,近似于打招呼说“你好”。

    方剑平见她走了就知道她也是随口一问。

    他便拉着小芳回家。

    小芳看到他的手, 忽然很想向他坦白。

    一辈子那么长,今时今日的方剑平对她好, 不等于以后还那么好。她可是原著中的前妻。再者说了, 她这是欺骗。说不定方剑平会因此厌恶她。

    小芳越想越觉得这事得带进棺材里。

    为今之计只能再考双百分,寒假补习功课, 等到明年秋跳级上五年级。

    五年级离中学只有一步之遥, 到时候她就可以变的有少女的情怀。

    打定主意, 小芳心里轻快了。

    “方剑平,咱中午吃啥呀?”

    方剑平:“你想吃什么?”不待她开口赶紧补一句,“肉除外。”

    小芳真想杀只鸡,“我想吃小葱炒鸡蛋。”

    天气不冷不热鸡爱下蛋,但他们平均一天才吃两个,剩一大半。这些天活忙,他丈母娘没空去收购站,应该存了不少。

    “行,给你做!”

    下午还有半天活,喝粥不顶饿,方剑平煮点粥又热几个馒头。隐隐听到高素兰的声音,方剑平赶紧打六个鸡蛋,把之前切好的小葱放鸡蛋里面,一边让小芳生火一边搅拌均匀。

    棉花下来棉籽可以挤棉油,分到手的黄豆也可以挤豆油,夏收时杀猪分到的猪肉熬的油即便吃完了,也不用担心接下来没得吃。

    方剑平就多放点猪油。

    猪油炒鸡蛋,香味浓郁瞬间就随着屋里的烟雾飘到外面。

    王秋香不禁问:“大嫂,你家做啥这么香?”

    高素兰吸吸鼻子,不禁拍腿:“坏了!我的鸡蛋!”拔腿就往屋里跑。

    张支书忍不住摇头。

    王秋香问:“不是?”

    “是也晚了。”张支书事不关己地说。

    王秋香想想也是,都做熟了,总不能扔了吧。“不去看看?别回头打小芳。”王秋香见他一点不着急,忍不住奇怪,这可不像护犊子的爹。

    张支书:“小芳连鸡蛋都煮不熟。”

    “方剑平?”

    张支书点头:“应该是小芳想吃。”说出来忍不住笑了。

    王秋香见他这么高兴,顺嘴恭维他:“你摊上个好女婿。不过也得看紧点。”

    张支书摆手:“不用。我插手反而不好。”听到妻子吼闺女,连忙往屋里去。

    王秋香见状忍不住嘀咕,“不是不担心吗?”

    胖丫不禁扯一下她。

    王秋香:“咋了?”

    “我也想吃炒鸡蛋。”

    王秋香习惯性想说:“吃啥吃,留着卖钱。”到嘴边想到以后不用接济娘家,今年可能都不用回娘家,没必要再像以前一样扣扣索索。

    王秋香:“那咱回家做去。”

    大胖对大人聊的内容不感兴趣,无聊的爬到树上。听闻这话立马从树上跳下来。

    王秋香吓一跳,朝他身上一巴掌:“崴到脚咋办?”

    大胖想到中午有好吃的,也不嚷嚷着疼,嘿嘿笑着往家跑。

    王秋香见孩子高兴成这样,暗暗决定以后鸡蛋留一半给孩子吃。

    话说回来,高素兰吼出来听到方剑平解释鸡蛋是他拿的就不好再吼。因为方剑平每月都给她伙食费。

    可是一想想方剑平也不是贪嘴的人,又忍不住嘀咕:“那也是因为小芳想吃。”

    张支书进门正好听到这句,“吃就吃呗。不吃留着孵小鸡?”

    “不行?”高素兰问。

    张支书:“一天比一天冷,没有烂菜叶子也没有虫,你拿啥喂?”

    打面粉有麦麸,只是得交给村里喂猪喂牛。虽说不用全交,可送去收购站卖了也比喂鸡合算。

    高素兰更不舍得用小麦喂,无奈地说:“你们就惯吧。早晚把她惯的无法无天。”

    张支书:“说得好像你闺女现在懂法一样。”

    高素兰再次噎住,瞪他一眼,就往外走。

    方剑平担心地眼神跟上她。

    张支书摆手:“她应该是去拿洗脸盆洗手。”

    片刻,高素兰进来,手里多个洗脸盆。看也不看三人一眼,舀一瓢水再次气咻咻出去。

    方剑平顿时想笑,但觉得不厚道,就压下笑对小芳说:“去把咱们的洗脸盆拿来。早点吃好上炕歇会儿。”

    午饭做的早,吃过饭也顶多十二点。

    小芳算一下能睡个午觉,立马乖乖地去拿盆,而不是像以往磨磨蹭蹭,磨蹭到她爹或者方剑平看不下去自己动手。

    张支书不禁说:“这个傻丫头,有好吃的就勤快。”

    方剑平忍不住说:“咱们也一样。”

    张支书想想可不是咋的。

    只是方剑平这样护着小芳倒是让他感到意外,随之又很欣慰——护着好啊。护习惯了就割舍不掉了。

    “下午你们跟一队二队的人挖红薯。我们拉棉花。”

    方剑平:“砍完了?”

    “还有一点,两队人够了。”

    按照张庄人的意思种十亩棉花就够做棉衣棉被。其余的土地用来种高产的红薯和玉米。然而棉花是农场布置的任务,收上来运到有需要的地方。

    张庄人可以偷偷把棉花苗拔掉种上玉米,只是张支书这个村长会左右为难。以后再想给村里人争取什么福利也难。

    张支书不用为难,结果就是种了两三百亩棉花。

    方剑平问:“够吗?”

    “差不多。”

    棉花杆上还有些棉花桃,这个农场不要,因为开出来的棉花不好。村里不缺买工具和柴油的钱,张支书就打算平均分了。

    每家能分一到两亩地棉花棉花树,晒几天等那些棉花开了,说不定能弄几十斤棉花。

    不出张支书所料,下午三队四队的人到一块,一说到平均分,一个比一个积极。

    有些人甚至挑长得好的。

    每当遇到这种情况,张支书最有办法,按工分。

    王秋香的工分低,闻言忍不住说:“啥都按工分,你就不能不按工分?”

    “不按工分我们不要都给你,你拉的完吗?”

    由于大伙儿还没散,来富家的也在:“她拉的完也没地儿放。”

    王秋香不禁说:“不就显摆你家工分多。”

    “那也没比你大哥家多多少。”来富家的说出来,终于觉得哪儿不对。

    她是四队的人,小芳也是四队的,天天一起干活以至于来富家的一抬头就能看到她。她突然不见了,来富家的总觉得少点什么,“秋香,小芳和剑平呢?我咋没瞅见。”

    知青点在村西头,离四队很近,所以知青平时干活干嘛的都跟四队一起。

    王秋香朝知青扎堆的方向瞥一眼,“跟小草挖红薯去了。”

    来富家的左右看看,熟人都在:“就他俩?小草的主意?”

    王秋香看不上惦记有妇之夫的女人,凉凉道:“剑平要求的吧。”

    “拉棉花多轻松,推着车就走。”来富家的不禁摇头,“这孩子,来了快四年了,咋还不懂啊。”

    王秋香:“不是不懂,是怕了某些人。”

    谢兰也在这边,由于先是段伊然,后是金凤银凤,以至于方剑平跟年轻的姑娘联系到一起,她就不由地往哪方面想:“不会吧?”

    王秋香挑起眉头笑看着她。

    谢兰确定她猜对了,顿时忍不住说:“这些年轻的孩子,一个比一个学问高,咋还不如小草和小叶子?”

    她这样一说,来富家的也懂了。

    “小草和小叶子知道剑平跟她们不是一路人。”来富家的接着又说,“某些人可能觉得小芳和剑平不是一路人,她们跟剑平才有,那个话怎么说来着?”

    张老九接道:“共同话题。”

    “对!”

    张支书安排好了,见他们还聊个没完,“别对了。我和两个队长看着你们,一亩地一亩地拉。谁的放在谁门口,等回头收拾。

    话说回来,由于张庄牛多还有犁,所以红薯不用一点点挖。有经验的老农牵着牛扶着犁走一圈,村民跟在后面捡就好了。以免有漏网之余,再用锄头掏一下。

    虽然不用弯腰,可蹲着也累。

    半天将将过去一半,大部分人已坐到地上。

    方剑平嫌脏还在坚持,结果就是小芳搀扶着他回去。

    偏偏到家还进不去——门口全是棉花树。

    方剑平终于不舍得再为难自己,席地而坐等着老丈人和丈母娘回来。

    老两口知道收红薯累,见他这人却想笑,“累了吧?”高素兰问:“晚饭我做。”

    小芳立即说:“我要吃鸡蛋面。”

    “中午还没吃够?”

    小芳点头。

    高素兰:“鸡蛋吃多了不好,容易变傻。”

    小芳很想翻白眼,她娘又把她当傻子。

    “大傻,二傻,三傻,还怎么傻啊?”小芳像“点兵点将”似的点一圈。

    高素兰想起自己是“二傻”顿时说不出话。

    张支书乐了,闺女真比以前聪明了。

    “做鸡蛋面,一人一个鸡蛋。”

    大胖正帮他娘把门口的棉花往屋里搬,听到这话停下来直勾勾看他娘。

    王秋香很想说隔壁几句,转而一想,要不是老大哥出面,她大哥得天天来闹,“今天吃明天就没了。”

    大胖点头。

    王秋香不禁问:“没听清?”

    “你明天又不一定做。”大胖怕她揍他,说完就往院里跑。

    王秋香很想生气又不好生气,以前得存着鸡蛋卖钱,没少用“明天再做”这种理由糊弄孩子,“明天不做我管你叫娘。”

    “我是男的!”大胖赶紧说,“你不做我就——我以后不喊你娘。”

    王秋香顺嘴问:“那你叫我啥?”

    “喊你大姐,喊我爹大哥,让你们跟小芳姐和姐夫一辈。”

    小芳不由地转向她娘。

    高素兰扬起巴掌:“你敢跟他学试试。”

    小芳歇过乏了,冲她皱了皱鼻子,拉着方剑平起来。

    甭管院子大小棉花树都不能放外面,不然明天一早不是变得光秃秃的,就是连树一块被弄走。

    家家户户平均分,本庄人不敢偷——容易露馅。可外村人敢。

    外村人一看地里的棉花没了就知道怎么回事。所以张支书知道方剑平累,依然让他帮忙把棉花搬到院里。

    最后一根搬完,方剑平靠着墙就忍不住说:“叔,我想去上大学。”

    张支书心疼又想笑:“以后会有机会。”

    小芳觉得她的机会来了,“方剑平,我也要去。别教我四年级五年级的,教我初中知识吧。”

    方剑平惊得不敢认识她。

    张支书也忍不住打量她。

    小芳仔细想想,这话没问题啊。

    有问题的当然不是她说的话,而是她的态度。

    以前她嚷嚷着上大学,谁都没放在心上,包括方剑平。

    这一年来虽然小芳有好好听话上课,可经常需要方剑平又哄又骗。

    主动提出,还是初中知识可是头一次。

    方剑平不由得认真起来:“真想上大学啊?”

    小芳点头:“我从不说谎!”

    方剑平看向张支书。

    张支书摇头:“不行。我听人说过,农场的中学虽然一直没停过,可学生根本没心思上课。不是打架就是谈恋爱。有的高中没毕业就结婚了。”

    “到法定结婚年龄了吗?”方剑平不禁问。

    张支书很想说,这不是重点。但见他好奇,“农村很多孩子上学晚,初中毕业就十八/九岁了。”看一下闺女,“这种情况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