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一九八五年秋,树叶纷纷飘落,染黄了老人的白发,可是路边的一群老人像是没发现一样,围成一团吵吵嚷嚷,吆五喝六跟猜拳一样热闹。

    高素兰拿着围裙,走到路口,听到“拱卒,上马”,忍不住嘀咕,“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你们行军打仗呢。”

    尤其看到一个老头一手插兜一手指挥“作战”,习惯性翻个白眼,就扯开喉咙喊“还吃不吃了”

    然后回答高素兰的是“将军”。

    高素兰深吸气,大声喊“张广进”

    老头下意识扭头。

    此人正是小芳他爹,张庄的前任村支书张广进。

    “咋了”

    浓重的乡音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显然不论是行人还是附近居民对这一幕都习惯了。

    高素兰又想翻个白眼,怒吼“吃饭”

    忙着“作战”的老头们纷纷抬头扭脸,看天,问高素兰“中午了”

    高素兰没好气地说“十二点半了。”

    一众老头异口同声地问“这么晚了得回家吃饭了。”

    高素兰忍不住说“你们还知道吃啊。天天蹲在这儿一动不动,也不怕腿生锈。”

    坐半天坐的腰疼的老人起来伸个懒腰“是不能整天坐着。老张,咱们下午钓鱼去我给你打下手。”

    高素兰顿时后悔说这句,在这边窝着她还能找到人,换个地方窝着她上哪儿找去,“掉啥鱼啊。他的鱼钩都被瞳瞳弄坏了。”

    前张庄村支书忙问“又坏了”

    当然没有。

    高素兰骗他的,“瞳瞳好奇,线断了。再说了,天凉了,跑到河边钓鱼冻生病了咋办。”不待他开口,“赶紧回去吃饭吧。小芳都盛出来了。”

    张支书背着手过去,“你咋不早点叫我。”

    高素兰气得想问候张家祖宗。

    一想到这儿是首都,祖国心脏,大家很文明,她是大学生的丈母娘,是研究生的亲娘,不能给孩子丢人,就把脏话咽回去。

    “是不是还得端到你嘴边”

    张支书一听话音不对,不敢接茬,“这是跟谁啊”

    “跟你七十多岁的人,吃饭还需要喊。瞳瞳都比你懂事。”

    张支书不禁说“这不是忘了吗。走走,回家,别让孩子等急了。”

    “你就不能老老实实在家待会儿”高素兰纳了闷了,以前在村里怎么没发现他这么不着家呢。

    在村里有事,他可不敢看人下棋看忘了时间。

    张支书也想老老实实在家呆着,可是只能跟老伴大眼瞪小眼。

    以前方剑平的奶奶爷爷活着,还能跟他们聊聊天。

    回村接张支书和高素兰进城那年老人生病,方剑平没敢离开就是怕回来奶奶没了。

    老人撑过寒冷的冬天,撑过疾病高发的春天,撑过炎热的夏天,没有撑过送爽的秋天。

    在医院住半个月去了。

    好在有张支书和高素兰,方剑平和小芳以及瞳瞳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人都走了,方爷爷也不寂寞,挺了过来。

    只是跟老伴相濡以沫七十年,两人就像一个整体,另一半没了,方爷爷的心不上不下的,身体也日渐垮了。

    如果方剑平还在农村,他有牵挂,说不定还能撑几年。

    方剑平的工作挺好,瞳瞳也懂事了,他去厕所都知道跟他一块,老人没了放心不下的事,中午吃得饱饱的,睡过去了。

    还是张支书发现的。

    他照旧喊老人出去转转,免得他白天睡多了晚上睡不着又胡思乱想。叫了几声没人应,张支书直觉坏了。

    推门进去果然坏了。

    前后就差一年。

    也是方剑平早有心理准备。

    又因为工作忙碌,天天需要乘一个多小时的公交上班,很快便调整过来。

    倒是张支书面对空旷的大院子非常非常寂寞,所以才有了看别人下棋,跟人家一块钓鱼的爱好。

    张支书听到老伴又絮叨,忍不住说“你也可以不搁家呆着啊。”

    “不搁家呆着我上哪儿去”

    张支书想想“跟居委会于大妈抓特务去。”

    高素兰不敢相信他居然能说出这话,“四十年前特务遍地我都没抓过,你让我现在抓”

    “那时候的特务不是精心培养的,就是带枪的走狗。现在文明社会,都是拿钱收买的,好抓。”张支书不待她开口,“我明儿就帮你问问小于。”

    高素兰“你说真的”

    张支书点头“我骗你干啥”

    “我真能去”高素兰用怀疑的眼神打量他。

    张支书“咋不能去我了解过,小于以前也不识字,跟咱们村的人一样都是建国后学的。别看她说话文绉绉的挺有学问,其实成语都是乱用。瞳瞳告诉我的。”

    “可那特务再是拿钱请的也是特务啊。”高素兰好奇,“小于是不是参加过什么训练”

    张支书摆手“天天在街上走,你一看他走路,一听他说话就知道不对劲。不是小偷小摸就是特务。你不用怕出事,经过去年严打,没人敢带刀枪上街。”

    高素兰被说的心动,主要还是有人作伴,“明儿我去问问”

    张支书不想再挨数落,下午就去帮她问。

    多一个人多一份力,而且又不需要发工资,还有个说话聊天的人,居委会的大妈们非常欢迎。

    翌日,高素兰手臂上就多个红袖章。

    可是她还没习惯。

    中午去接瞳瞳放学,到校门口赶紧拿掉,怕给瞳瞳丢人,也怕别人打趣。

    然而张瞳瞳出来的太快,“奶奶藏的什么”

    “没,没什么。”

    少年不放心她,可别收了什么乱七八糟的宣传单,再被人骗了,“我看看。”不待她反应过来就掏她的兜,“咦,奶奶,你参加居委会了”

    高素兰很紧张,不由得看随后出来的同学。

    有个男孩三两步过来,“张瞳瞳,你奶奶也参加居委会了”

    瞳瞳点头。

    高素兰紧张的握手。

    那小男生立即问高素兰“跟我奶奶一起的吗”

    高素兰被问懵了,“一起你你,奶奶谁呀”

    “大名鼎鼎的于大妈啊。”

    高素兰松了一口气,也不再紧张不安,挤出一丝笑,“是,是的。不过今天是第一天。”

    “咳,慢慢就熟了。我奶奶以前也不懂。张奶奶你不用担心,居委会大妈很好当的。”小男孩说着还挥挥手。

    高素兰彻底放松了,“嗯。我知道了。谢谢你啊。”

    “不用谢。”小男生又冲张瞳瞳挥挥手,“下午见。”

    张瞳瞳点点头,“奶奶,戴上。”

    “下午再戴吧。”

    张瞳瞳“下午干嘛啊。戴上咱们转一圈再回去,以后就没人敢调侃我漂亮了。”

    高素兰好笑“你奶奶又不是市领导。”

    “县官不如现管。”少年不容她多说,拉着她从另一个胡同绕。

    结果比往常晚了十五分钟。

    小芳都想出去找他了。

    “张瞳瞳,怎么这么晚”

    少年指着高素兰的胳膊“妈妈,看这是什么。”

    小芳早知道了“你奶奶现在是居委会一员。咋了”

    “以后谁再说我,就让奶奶天天盯着他。”

    高素兰忍不住问“盯着他干嘛”

    “看他扔不扔垃圾啊。咱们可是要开亚运会的城市。哪能大街小巷弄得脏兮兮的。”

    张支书想笑“亚运还没影呢。”

    小芳点头“爷爷说得对。你才多大啊就学会利用手中的这点权。”

    “又不是我仗势欺人。他们不说我漂亮的像小姑娘,奶奶吃饱了撑的才盯着他们。”

    小芳“人家那是夸你。”

    “明明就是调侃。”

    小芳瞪眼。

    张瞳瞳立马说“洗手吃饭。”

    小芳收回视线“赶紧的。奶奶第一天进居委会已经够忙的,你少烦她。”

    张瞳瞳把书包递给她,“爸爸中午又不回来啊”

    “来回两三个小时,还不够给首都人民添堵的。”小芳直接把他的书包放板凳上,“里面没有两本书,你背个书包干嘛”

    少年沉吟片刻,“像个学生啊。”

    小芳无奈地看他一眼,“下午把书背回来,晚上做功课。你现在是初中生,过两年就中考了,不能再吊儿郎当的。”

    少年擦擦手“你还怕我考不上啊”

    “我怕你们分班的时候按成绩分。”

    少年没懂“啥意思”

    “前六十名一班,六十一到一百二二班。依次后推。”

    张支书忍不住问“还能这么分不是第一名一班第二名二班,第三名二班,第四名一班”

    小城市多是两千年左右才搞实验班、快班这些,谁知道首都什么情况啊。

    即便到了初三不分实验班快班这些,她也得让张瞳瞳认为会这样分初中生了还跟小学生一样,没有一点紧迫感,这样下去可不行。

    小芳“现在还是这么分。万一到初三突然搞个快班,到时候再学就晚了。”

    高素兰问“快班什么班”

    小芳“对于成绩好的学生,一些浅显的内容老师不讲他们也懂。上课的时候老师就可以略过了。慢班的学生掰开了揉碎了教,等他们都搞懂了再教难的。”

    张瞳瞳好奇“那要是中考考的都是难的咋办”

    “不可能都是难的。那样录取分数也会降下来,普通班的学生一样有可能考上好高中。如果老师不因材施教,他们可能连简单的题目都搞不懂。”

    张瞳瞳忍不住说“既然老师都会教,那我去哪个班都一样啊。”

    “一样啥你们班学习差的有几个是天生智力问题哪个不是不好好学这些学生搁一块,你还怎么学妈妈没跟你说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张瞳瞳点头“妈妈也说过,出淤泥而不染。”

    小芳噎了一下,扬起巴掌。

    “看看,看看,急了吧我知道妈妈为我好,我好好学,不给你和爸爸丢人。”

    小芳气笑了“给我和你爸爸学的张瞳瞳,妈妈得提醒你,不好好上学,你可能连工作都找不到。”

    少年人不以为意,“又吓唬我呢”

    “现在市场经济怎么样吧”

    张瞳瞳想想怎么回答,“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多”

    小芳“国营单位的生存空间是不是越来越小”

    “照此下去是这样。”少年说着一顿,不敢置信地问“以后不会,不会下岗吧”

    小芳笑着问“养不起你说呢”

    高素兰忍不住问“那,那不是可以接班”

    张支书点头“瞳瞳教大学生不可能,还不能教一教小学生”

    小芳“现在大家的生活日渐好了,上学的人越来越多,大学生越来越多,国营单位却需要裁员,大学生都收不过来,人家要他一个高中毕业,甚至中专生”

    高素兰“可是规定是这样啊。”

    张支书摆手“不能提规定。五年前还是一起干,现在全国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了。”

    小芳点头,看向儿子,“离你高中毕业还有五年半。”

    少年终于无法淡定“我有个同学说她爸爸在财政部门,她要是考不上大学也能去银行上班。要是照妈妈这样说,以后也去不了”

    “你认为妈妈是想多了,还是吓唬你”

    张支书认为小芳不会在这种事上胡扯,“瞳瞳,妈妈是山顶上的那些人,很多同事都是咱们国家的智者,商定国策的人,看得肯定比咱们远。”

    张瞳瞳不禁说“我怎么就没早出生十年啊。”

    小芳“早出生十年你的童年是吃糠咽菜。”

    少年的脸色变了,忍不住说“那还是现在好。妈妈,真不是吓唬我”

    “妈妈这么说吧,以后竞争激烈,企业要生存下去就要找真正的人才。你学好了,反而赚的更多,月薪过万不成问题。”

    张瞳瞳吞口口水,睁大眼睛,试探着问“妈妈,又给我画大饼呢从小到大您可是平均每月一次。亏得我小时候那么相信你。”

    “妈妈的工资涨了没”

    少年见过他妈妈装工资的信封,越来越厚了。

    高素兰忍不住说“就算你的工资涨了,也不可能月入过万啊。”

    张支书也觉得不现实。

    小芳“现在是不能。你们想想张瞳瞳才多大。大学毕业就是十年后的事了。七零年是什么光景,八零年又是什么情况爹,你也在城里几年了,城里一天一个样,你说十年后会不会小汽车多的遍地走”

    张支书仔细想想“以前不明显,最近两年确实,自行车都不稀奇了。”

    小芳“你们刚来的时候,不要票的猪肉一块钱一斤,最近多少”

    张支书“一块钱一斤的越来越少,得去小菜市场了。”

    “青菜呢”小芳又问。

    张支书“青菜越来越贵。尤其是冬天的绿叶菜,快赶上猪肉价了。”

    小芳看向他儿子,“你如果不信,两年后再看。”

    “我信”张瞳瞳抿抿嘴,“可是我还是觉得你软硬皆施给我下套。”

    小芳“你不好好学,将来呢,我们也不指望你养老,我们的退休金留着自己养老。你也别想跟现在一样啃老。”

    “我哪有啃老”少年不禁大声为自己辩解。

    小芳笑了“我和你爸给的钱一分不花都存起来,买个铅笔都要爷爷奶奶买,不是啃老是什么小小年纪就知道藏私房钱,也不知道像谁。藏多少了”

    “不我的钱有大用。”

    小芳朝他脑门上戳一下,“只进不出,跟个貔貅似的,你有个屁用。”

    “妈妈,你现在可是大学老师。”

    小芳“你是想把家变成大学课堂”

    “没,没。”张瞳瞳可不想回到家中还要面对老师,“妈妈,饭菜该凉了,咱们先吃饭。”

    小芳看向他“我刚才说那么多,你记住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