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客厅里的人尴尬,书房里的气氛也谈不上好。

    门一关上,卢夫人就眉头紧锁∶"振军,你在瞎胡闹

    卢振军没想到自己母亲先发难,莫名其妙∶"我干什么了

    "干什么?这些磁带录像带都是大毒.草,你怎么能不经审核,就直接卖出去?你的警惕性呢,这是资本主义的侵袭,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斗争。你难道没有意识到国际局势正在发生巨大的震荡,敌人已经进攻到我们鼻子底下。这是糖衣炮弹,这是腐蚀,这是资本主义的幽灵!你居然充当领路人,为他们摇旗呐喊

    卢夫人做了一辈子的政工工作。跟她一比起来,卢振军是切切实实的晚辈。

    他张了几次嘴巴,有心想反驳,却又清楚地明白母亲的话并非危言耸听。

    整个八十年代都是社会主义阵营的改革时代。为了应对经济困局,无论是中国还是匈牙利亦或者南斯拉夫和波兰乃至苏联,都踏上了改革之路。

    可是去年大家都遇上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陷入了进退两难的艰难时刻。

    中国和匈牙利都在去年下半年被迫紧急出台各项政策,放缓经济改革的步伐。南斯拉夫和波兰则干脆陷入了政治经济危机。苏联的价格改革也不得不选择推迟。

    -时间,万马齐喑。

    如果往前进,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以及市场的极度不平衡,很可能会让极速前进的经济列车直接中途翻车。

    如果往后推退,那既往的种种努力都前功尽弃,大家重新跌落回头,甚至会被时代洪流瞬间冲垮。

    他当然清楚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两大阵营的争斗从未停下。

    可现在,要他怎么办?他要挣钱,他要补充经费不足,他会点石成金吗?他不会,他只能想办法挣钱。

    "妈,你告诉我,我该怎么挣钱?是拿着批条去倒卖各种军用物资还是扛着枪去走私?你告诉我,我该怎么样才能漂亮体面地挣钱?这已经是在不违法不与民争利的前提下,我们能找到的最好的挣钱办法

    卢夫人噎住了。

    军人都是白痴傻蛋吗?如果有更高效稳妥的致富手段,他们为什么要自甘堕落,干违法犯罪的勾当

    她恼羞成怒,下意识地反驳∶"你这是偷懒,当年的红军还有后来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谁没搞经济建设,谁像你们这样搞经济

    卢振军反唇相讥∶"当年是谁执政?是谁的天下?现在又是谁的天下?我们的红旗已经取代了白旗

    卢夫人面红耳赤∶"反正这样做就是不行。

    卢振军烦躁道∶"当你坐在漂亮的玻璃橱窗后面,晒着太阳,喝着咖啡,吃着蛋糕,品尝下午茶时,请不要嘲笑外面在寒风肆掠中跪在泥巴地里用手挖地里可能被遗漏下的胡萝卜来养活一家人的农民,姿态不够优雅,举止不够体面

    卢夫人被气到了,狠狠地拍了下桌子∶"你想说我什么?说我马列主义老太太吗

    卢振军一愣,他之前是没想到这茬。可现在他妈一提,《人到中年》里马列主义老太太的脸居然神奇地眼她重叠了。

    当着亲妈的面,卢振东没掩饰表情,明晃晃的对这一类比的认同差点没气死卢夫人。

    "好了。

    正当母子俩剑拔弩张时,卢老将军终于开了口,他眼睛看的是卢振军∶"你妈的部分观点虽然有失偏博,但思想文化阵营这块不能丧失却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这个,绝对不能交到私人手里。

    卢振军忍无可忍∶"你以为把秋萍踢出去,我们就是铁桶一块?全国,所有的海关收缴的以及走私进来的录像带录音带哪个不是低价卖给有关系的人然后再流向市场

    "别人是别人,我们是我们!"卢老将军面沉如霜,"这是原则问题,不能破

    得亏书房的隔音做的极佳,外面人根本听不到里面动静。

    不然就这父子间的争执传到客厅,周秋萍会尴尬到想挖个地洞钻进去。

    当然,即便没有那些,她现在的境遇也是尴尬他妈给尴尬开门,尴尬到家了。因为丁妍倒了茶,又请她们吃比利时的进口巧克力后,陪她们坐在沙发上,主动表示要帮周秋萍做媒。

    "是我们师大的老师,大你七岁,今年应该就能评上副教授,很可能要选派他出国进修两年,家人可以随同,国家承担开销的那种。人长得是一表人才,有个儿子今年上幼儿园。家里老人也都退休了,可以帮忙照顾孩子。你的情况我跟他说了,他很支持女同志有自己的事业。

    周秋萍还没反应,周高氏先忘了自己cp粉的身份,亲妈属性上线,积极打听对方的情况∶"这么好的条件,他爱人

    该不会是人面兽心,跟电视上放的那样,人前好的要命,人后其实是个变态吧。

    不然一个大学老师,年纪不大,长得不差,至于找不到对象

    虽然周高氏心里觉得自家女儿配初婚的大小伙子甚至当太子妃都绰绰有余,可她不至于晕头到搞不清楚二婚带娃女人在婚恋市场上有多弱势。

    况且她们还是农村人。

    丁妍矜持地笑∶"他爱人的发展理念和他有冲突,出国了。

    周高氏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这年代出国的意义不亚于往前数十年,山沟沟里刨食的老农民突然间有机会去北京城当体面的国家工人。谁不想去啊?谁都想去。

    非常奇怪,周高氏应该唾弃那个女人为了自己的美好前途,抛夫弃子去资本主义灯红酒绿的世界的。但此时此刻,她心里却觉得未来女婿前妻的选择理所当然。

    没错,就这几句话的功夫,周高氏的内心已经倾斜向大学教师。她看中什么?不是对方体面的文化人身份,而是他有个儿子。

    有儿子了,就不会抓心挠肺地想要再生个儿子。将来跟秋萍吵架,都不会用这点来刺秋萍。

    现在小余是殷勤啊,可小余现在还年轻。眼下他觉得无所谓的东西,再过十年八年呢?瞧见人家有孩子,想想自己连个后都没有,心里能不悔得慌

    到那时候,他心里有气,就会处处找茬。

    秋萍怎么办?忍一忍?凭什么忍?忍出一身病,吃亏的还是自己。

    不忍,一拍两散?那到时候秋萍多大年纪了,想再找个伴,还能找到啥条件好的

    算了,与其到那会儿进退两难,不如现在选个条件合适的,也踏实些。

    周高氏心中思量完了,态度就愈发热切∶"那也难怪。那这小伙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