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见天色已晚,桃娘正一脸期盼看着赵诵:“哥哥现在不跟我们去城南么?”

    “这……”

    “你去吧,这边交给我了。”苏婉方才确实听说少女是赵诵的堂妹,心里这才放心。

    赵诵对苏婉道:“我去去就来。”

    于是他们在车行雇了一辆驴车就走了。

    一路上,桃娘感慨万分,哥哥真的是得了失魂症了么。

    可这样子又不像啊。

    桃娘心想,她不该怀疑哥哥的,虽然哥哥是他的堂哥,爹爹是他的堂伯父,但这么多年来,因为堂伯父爹爹的养育之恩,她才长大。

    桃娘从小就没了爹,与哥哥也算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芳姑倒是很理性,少主既然找到了,那只要住在临安就很安全。

    至于是否失魂症,再说还有胡太医呢。

    到了城南,桃娘和芳姑各自心思沉重地下了驴车。

    赵诵则有些忐忑不安。

    他们进了一间普通的民居。

    当赵诵问起桃娘,他爹是谁的时候,桃娘差点就要哭出来了。

    “哥哥,你连爹爹都忘记了,爹爹可是前朝的济国公啊!”

    “济国公是谁?”

    桃娘嗔怪道:“还能有谁?”

    赵诵记得前朝是有个叫济国公的人,不过之前是济国公,后来宋宁宗死了就升级为济王赵竑,不过济王赵竑已经死了,是被史弥远逼死的,原本应该是继位为皇帝的,桃娘又说还活着,而且还是赵诵的爹爹,赵诵又记得那济王之子是早就夭折了,又怎么会有后代?

    赵诵的脑子都开始变乱了。

    历史变了么?

    赵诵想着,既然济王都没死,那自然也是有儿子的。

    赵诵一下子接受不来,这与宋史记载的有很大的出入了。

    不管了,宋史都是后来元朝的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或许是有纰漏。

    赵诵又觉得如今正好有一个身份可以替代,而且那个赵诵或许已经找不到了,不如就先用这个身份,只是听桃娘这么一说,济王爹爹好像有些不安分。

    难道是要........造反!

    赵诵脑子里这么一想,脖子处觉得有一把刀架着似的。

    赵诵似乎对这个身份接受地很是坦然。

    因为这个时候南宋已经彻底乱了,昏君奸臣当道,这世道能好么?

    再过二十多年就要亡国了。

    因此正好可以借助这个身份。

    赵诵心里还是挺开心的,因为对方认为他失忆了。

    赵诵走了之后,桃娘二人心事重重。

    赵诵回到王安宅子的时候已是深夜了,

    赵平正好回来,一脸疲惫的样子。

    “赵大哥,恭喜你找到你家人了。”

    赵诵从赵平的脸上看到了喜悦。

    “今后我也是你家人了。”

    赵平很高兴,然后就回房间睡觉去了。

    赵诵则从井里打了一盆水,洗了个脸,才让精神高度清醒。

    回了房,锁了房门,赵诵开始思考未来的路。

    以前,他觉得要在宋朝活下去,就先养活自己,所以他选择做生意。

    做生意,是为了积累原始资本,为日后谋划。

    现实就是大宋未来是要灭国的,他总不能做个亡国之人吧。

    有些事情,现在暂时还不能做到,只有等以后去做了。

    而现在情况更严峻了,赵诵的身份决定了他能做什么!

    小桃子的话犹言在耳,在赵诵心底激起了千层浪。

    造反,可不是随便拉一群人,喊几个口号就行,而是拼实力,拼人口的。

    为什么历史上会有这么多的反贼,到最后都被灭了。

    其中原因都是可以深思的。

    赵诵又想,南宋时期,取士倒是不受出身门第的限制。

    朝廷规定,只要不是重刑罪犯,即使是工商、杂类、僧道、农民,甚至是杀猪宰牛的屠户,都可以应试授官,科举登第者多数为平民。

    但赵诵对当官之路没有指望,此时已是南宋末年,朝廷文恬武嬉,糜烂地很,赵诵不想同流合污。

    从军倒是可行,可去京西南路,在吕文德手中混军功,慢慢掌握军权,然后割据一方,开始种田大计,再打败蒙古。

    做生意也是可以的,亦官亦商,官商合一,但等你到了二十年后,那天下就是另外一番面貌了,赚再多钱也没用,他可不想成为蒲寿庚那样的人,被后人挖坟辱尸。

    这么一想,赵诵觉得也是他自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