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提前方孝孺,人们最熟知的就是被朱棣诛了十族。

  八百六十余口被斩与自己面前,方孝孺不屈的头颅至始至终都不曾弯下去过,未说一句承认朱棣为正统之言。

  骨头之硬,可谓前无古人。

  方孝孺空有才华,其实一直都没能施展开过。

  好不容易有施展抱负的时候,却又碰上了江山易主。

  洪武十五年,被人推荐,方孝孺受到朱元璋召见。

  朱元璋欣赏他举止谈吐,曾叮嘱朱标可一直用到老,随后却按照礼节送他回家。

  后来,方孝孺被仇家连带举发,逮捕到京,朱元璋在案卷上看到他的名字,又释放了他。

  洪武二十五年,又因为别人的推荐,被召到宫廷,朱元璋依旧并未重用,只授予了汉中教授之职,教授儒生。

  方孝孺谈吐优雅,性子也温和,腹有诗书远超同辈。

  同辈居高官者不胜枚举,他屡屡受举荐,屡屡不得重用,但依旧不急不躁,从未有怀才不遇的抱怨。

  让他回家,那他就高高兴兴的回。

  让他给儒生授课,那就认认真真的去。

  让他伴读东宫,那他规规矩矩的去就是了。

  从始至终,完全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东宫中,朱允炆高兴坏了,拖着病体前后忙乎招呼着内侍打扫房间。

  “这里,这里还有些灰,快擦干净了。”

  “那儿,那还有水,快去擦擦。”

  ...

  从东暖阁回来,黄子澄看到的便是这般场景。

  对方孝孺的到来,黄子澄其实是不欢迎的。

  一山不容二虎,方孝孺虽只是个汉中教授,但他在儒生当中的威望那谁都不可比。

  方孝孺到了,黄子澄他的荣光很快就会给压下去的。

  不,方孝孺还没来,黄子澄就感觉自己有些逊色了。

  “黄先生,方先生马上就要过来了,我把这儿打扫一下,也只当是欢迎方先生了。”

  黄子澄能怎么说,他若反对的话倒显得他不欢迎方孝孺了。

  “方先生能过来那是好事,臣也能跟着方先生再学些东西。”黄子澄笑着道。

  瞧着黄子澄这般,朱允炆也笑了。

  “我还以为方先生过来先生会不高兴呢,看来是我多虑了。”朱允炆道。

  现在,黄子澄说了算。

  等方孝孺过来,不全权以方孝孺为主,至少会添一个能说了算的人。

  黄子澄能高兴才怪呢?

  不过,朱允炆现在也顾不上黄子澄是否高兴了。

  若黄子澄和方孝孺只能选一个的话,朱允炆肯定会选择方孝孺的。

  ...

  打扫完成,朱允炆提及去东宫门口迎接方孝孺。

  “大理寺有事先生去忙吧,别耽误了正事。”朱允炆道。

  之前礼遇的只是黄子澄,现在要出来迎接方孝孺了,朱允炆怎么都担心黄子澄心里会不舒服。

  黄子澄他心里即便不舒服,也不能走。

  他走了,只能证明他不欢迎方孝孺。

  他走了,他在朱允炆这里只能更淡化。

  “该处理的臣都安排好了,剩下没处理的等臣空了再去处理就是了。”

  没等多久,方孝孺便出现了。

  朱允炆也算是个读书人,自也是认识方孝孺的。

  眼看远处方孝孺走来,朱允炆早早便见了师生礼。

  瞧见这般,方孝孺加快了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