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楚地,湘江。

    湘江发源于长江流域的洞庭湖,是楚地最大河流的之一。此时正是清晨,一层薄雾淡淡地弥漫在江面上,更加突出了她的神秘与迷人。

    一辆四马并驾的轺车缓缓驶来,驾车之人一身白衣,正是那被贬长沙的贾谊。

    还未到湘江前,贾谊便闻得远处传来阵阵歌声,随着自己离湘江越来越近,那歌声也渐渐听得更加真切。直至近处,才远远看到,十几个村妇农汉正站在江边,一边向江内投食着什么东西,一边口中唱着: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

    贾谊当然清楚,这些农人所唱的乃是当年楚国大夫屈原所作九歌中的一章。

    楚辞言语绚丽,贾谊从小便将屈原所作的辞赋背的烂熟于心,可他却从未听到过楚人用真正的楚语去歌唱是什么样子。故而,他忙勒住马头,从车上下来,伸手牵着缰绳,静静地站在那里聆听着,只听江畔前的农人们唱完了云中君后又接着歌唱湘君,唱罢了湘君之后又接着歌唱湘夫人,一曲又一曲,尽是屈原九歌中的内容,直至最后那吴侬软语逐渐显得悲壮低沉起来,原来他们已经唱到了九歌中的最后两个章节,国殇与礼魂。

    贾谊站在那里,不由听的出了神,自己的思绪仿佛也跟着江畔前歌唱的农人们回到了数百年前那个礼崩乐坏,连年苦战的战国岁月,仿佛看到了那令所有世人敬仰的屈原大夫,看到了他那一身白衣,看到了他腰间所挂的长剑,看到了他那高高的衣冠,看到了他那与生俱来的纯洁,干净的气质,看到了他那鄙夷世间一切污秽,誓要与世间一切丑恶相抗衡的眼神......

    农人们的悲壮低沉的歌声一遍又一遍回荡在贾谊的耳边:

    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姱女倡兮容与。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贾谊的眼前,那薄雾笼罩,优美宁静的湘江,似乎突然风云大变,随着一道闪电划过,黑云立刻盖满了天空,大雨倾盆而下,湘江也立刻从一个安静,甜美的姑娘变成了一个张着血盆大口,不住嘶声咆哮着的怪兽。一位头戴长冠,身穿白衣,身材高大的中年男子怀中抱着一块褐色的岩石,屹立于江畔上,任由倾盆大雨将自己淋得狼狈不堪,任由那不断上涨的江水渐渐淹没到自己的小腿,就站在那里竟是纹丝不动。

    那白衣男子,不正是力图振兴楚国,却反**臣陷害,最终被赶出庙堂,流放偏远之地的屈原么!只见他仰起头,电闪雷鸣之间倾盆雨水重重地打在他的脸颊上,只听他嘶声高呼道:“郢都已破,楚国亡矣!呜呼哀哉,独离此咎兮!”嘶声喊罢,便是纵身一跳,汹涌的湘江立刻将其吞噬......

    “不——!”贾谊嘶声高喊道。

    江畔前歌唱的农人们闻听身后有人呼喊,忙停止了唱歌,他们转身看去,不知何时,一辆四马轺车正停在他们的身后,方才那一声呼喊想必便是发自车前这位白衣青年之口。

    一名农汉迈步上前,看向贾谊说道:“这位小先生可是遇到什么困难了?”

    贾谊这才如梦初醒,原来方才的一切尽是幻象,他不由擦拭了一番额头上的汗水后,忙向那农汉一拱手道:“方才被各位的歌声所引,听的入了神了,敢问这就是湘水么?”

    那农汉听罢,不由笑了起来,他点了点头道:“这里是楚国境内,这条江水便是湘江。不知这位小先生要到哪里去?”

    贾谊听罢,缓缓点了点头,看向那农汉道:“敢问这位大哥,此地离长沙国还有多远的路程?”

    那农汉笑道:“这地离长沙国还有不到两百里的路程。”

    贾谊缓缓点了点头,看向那农汉道:“这位大哥,你们为何在这江边歌唱屈大夫所作的九歌,又为何向江内投放东西?”

    “这位小先生,听你的口音,是北方人吧?难怪不知道我们这的习俗。”那农汉回头望了望湘江,转而叹了口气道:“今天是五月初五,是当年屈原大夫投江的日子,我们楚人的先祖们当年在这湘江中整整打捞了一个月,开始是想尽快救回屈大夫,后来便是想将屈大夫的尸身打捞上来,而后厚葬。”

    贾谊忙问道:“后来如何?可打捞上来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