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刘老板,你发展得不错啊,需要跟我干么?”刘治立的话,把安岭给吓了一跳。在他的本意,是与刘治立取得一些合作,毕竟自己家在凤栖乡下,而刘治立是城里人,以后家乡也算有个人帮忙跑过腿什么的。只要刘治立识趣,类似于这种指点,以后未必就没有。

    至于同学苏玉辉,在安岭看来,却是不太能担当大任。

    “安大哥,你就别叫我老板了吧。我其实早就想结识您,请您给我指条名路的。这不,今天一见,就让我明白了未来的路该怎么走了!可您说的话,让我更明白了一个道理:既然您随口我的生意都如此有见地,那您的生意岂不是更不得了?如果我跟着您,帮您做些杂事,您吃肉我至少可以喝口汤吧!”

    这刘治立也确实会说,这种话在这个时代,竟然能顺口出章。不过,这正好应证了安岭的猜测,这个刘治立,应该是一个颇有本事的人。

    这个刘治立,真要说本事,未必说得上,但这人脑子相当好用。因为他一直想见安岭,最近就特别关心安岭的消息,在县上的干部嘴里,在青年人嘴里,现在几乎是言必称安岭。甚至有家长教育孩子,都会说你小子以后要是有安岭一半能干你老子我就放心啦的话。

    本来,在刘治立看来,这安岭出名写几篇文章,与他的距离还是比较远的。他主要看重的是安岭的稳重,他觉得这个人一定会有好主意。

    但是,当安岭说出《华夏文学》那组稿子挣了1500块钱稿费后,他就知道安岭的价值远不是文章了,而是财富了。随便写篇文章,国家就给那么多钱,这以后的地位还低得了?且不说远了,人人都在说,安岭这个成绩,在青山县有史以来是头一份呢。

    不得不说,刘治立虽然出身于草莽,但对人的分析还是比较到位的。能够把一份事情做到全国有影响,青山县头一份,而且还是个17岁的少年,这人能简单么!

    就在安岭准备回答刘治立的话时,突然大街外面传来吵闹声。

    “杀人啦——”一个声音惊天而起。

    接着,但是一阵跑步声传到安岭的耳中。

    安岭当即向着食堂大门如飞一般掠去,因为他担心几个弟弟妹妹。

    他跑到门口,就看到一个壮汉手持一把匕首,挟持着一个少年,后面跟了一串的人,有人大叫:“放下他,快放下他,那是县委书记的儿子!”

    安岭眼睛向着声音响起的地方瞄去,心想这是哪儿来的一根筋的家伙,现在能说人质是县委书记的儿子么?但是,安岭一看也就明白了,那是几个与被挟持的少年年龄相同的家伙,说不定几人是一起玩耍而出事的。

    “别过来,别过来!”这时,有人试图前去搭救少年,但那壮汉却不断地向外挥舞着匕首,试图阻挡那些人的搭救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