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沐云舟闻言,诧异道:

    “岂止军队的铠甲上有工匠的刻字,咱们寨中所制的铠甲上也有呢!你来看。”

    言罢,他行至一副皮甲旁,一番翻找后,在胸甲内侧发现了“吴二”的刻字,旋即高呼付久重等人前来观看,并介绍道:

    “你们瞧,这可是咱们寨里顶尖的吴大师的杰作,吴大师家中排行老二,故而他制作的铠甲皆刻上‘吴二’之名。此规矩在他们行当已传承上千年,据说最初他们仅刻姓氏,若制作的兵器铠甲存在偷工减料、错误疏漏等问题,那么工匠便会被官家定罪,甚至牵连整个家族。后来虽废除了这些严刑峻法,但刻上工匠名字这一步骤还是沿袭了下来。”

    付久重思忖片刻,说道:

    “如此说来,只要找到铠甲上工匠的名字,就能追根溯源,知晓这副铠甲出自哪个工匠家族了吧?”

    沐云舟惑然不解地答道:

    “正是,兵器、铠甲上皆可找到制作它的工匠的刻字,不信你们看看自己所持的兵器上是否有刻字。”

    付久重并未理会旁人的纷纷响应,继续追问:

    “那这些工匠世家在历史的长河中亦是寥寥无几吧?”

    沐云舟也是个机灵人,他已大致猜出付久重的想法,便说道:

    “没错,他们自最初的一批人演变成如今的几个家族,基本没什么变化。我们寨中的工匠家族吴家,昔日乃大燕的官方工匠,由于他们一家世代蒙受皇恩,在大燕变成大魏后,心中忿忿不平,便跟随我的祖上一路西行,来到了这陕州。也正是凭借他们高超的技艺,我们的士兵才能在多次对敌中获胜。”

    付久重频频点头,他的思绪飘回到在聚河口县遭遇的那些重甲士兵身上。

    由于对铠甲的陌生,当时并未意识到铠甲上可能隐藏着工匠的线索。

    如今经沐云舟一点拨,他恍悟如果能获取为那些厚甲士兵制作铠甲的工匠的信息,或许能揭开更多关于九头虫的神秘面纱。

    沐云舟见他沉思不语,便道:

    “兄弟,你莫非是想了解这些工匠家族的情况?”

    付久重见沐云舟猜中自己的心思,也不再遮掩,直截了当地回答:

    “正是,之前遭遇了一群强大的士兵,他们身着重甲利器,让我们损失惨重。然而,这些士兵忠贞刚毅,至死都没有透露任何消息,只留下了一堆铠甲。我觉得这些铠甲或许能揭示他们的某些秘密。”

    沐云舟思考片刻后说道:

    “你所说的那些士兵,难道是九头虫的私兵?”

    付久重心中一惊,连忙问道:

    “九头虫他们与大哥有接触吗?”

    沐云舟点点头,回答道:

    “没错,就在屈前辈离开后不久,他们就来了。他们率领着十几名身披重甲的士兵,每人都配备着制式军械。他们到来后,对我们还算客气,但目的是让我们继续与朝廷对抗。至于给养,他们承诺会提供。当时不了解他们的底细,我就虚与委蛇答应考虑,然后派人去调查他们的情况。结果发现,他们的形势是远水不解近渴,根本无法为我们提供长期支持,而且他们所谓的大计在我看来简直是痴人说梦,于是我客气地回复他们,表示拒绝合作。之前在我父亲的书信中看到过你们在聚河口镇的事迹,所以刚才我就猜到你说的重甲士兵应该就是他们上次带来山寨的那些人。”

    付久重听完,这才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原来,九头虫他们是探听到了陕州剿匪的情报,故意跑到陕州,妄图搅乱陕州好不容易打造的剿匪形势。

    这几日的遭遇,就是最好的证明。

    想通了这点,那些山寨的合谋和算计便也都能解释得通了。

    付久重看了看沐云舟,心中明了他刚才的话并未言尽。

    毕竟,在如此场合,有些话确实不能随意说出。

    在场那么多只耳朵,那么多张嘴,谁也无法保证,这里的话不会传出去。

    众人各正自怀着心事,恰巧,白芳芳来到了库房,打破短暂的沉默,她开心地说道:

    “骠哥,盾牌弟兄们已经拿走了。多谢沐大哥了。”

    方骠也赶紧抱拳致谢:

    “多谢沐寨主了。”

    沐云舟豪气地一摆手,道:

    “小事一桩,这盾牌你们尽管拿去用,不必着急归还。”

    随后,他看了看日头,估摸快到午时了,便邀请众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