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这种命令唯有求皇上开口,才能办到。

    而实际上。

    全部赦免教坊司乐籍,并不是一件好事。

    因为教坊司的女人,人生轨迹大多固定了。

    她们专门是为了迎合男人培养的,手无缚鸡之力。

    不像寻常妇女会纺织、种桑、养蚕。

    大多也没资产、靠山。

    就只能暗地里再卖身或者卖艺了。

    马车在街道上从东城行到西城。

    尤氏与他并排而坐。

    贾琮询问道:“你在东府处理过家务、账目。

    你家应该没有多少余财,不如先到书店帮忙记录。

    也算有个容身之所,等将来我再想想办法可行?”

    “二姐儿、三姐儿她们呢?”

    尤氏咬了咬嘴唇,复杂一言难表。

    是这个人害了自己......虽然长远来说不算害。

    毕竟却又救了自己,但眼下无依无靠真是恐惧不安。

    茫然道:“多谢。”

    处理完尤氏的事。

    贾琮先到书店后院作坊观看雕刻、印字。

    毕竟科考时日无多了。

    ——————

    三进西面一间小屋。

    全是木板、横梁、木柱搭起来,炕头。

    里外间俱全。

    虽与宁府院子不可同日而语。

    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尤氏走了一圈,二尤才进店来,三姐妹抱成一团大哭。

    尤二姐喜极而泣:“原来那个贾琮心地还不坏,到底帮了大姐。”

    尤氏端坐炕上,暗叹道:“我如今投靠他。

    贾琮斗死珍大爷、蓉儿,算是夺人之妻。

    怎滴不坏......不过当初他全为了秦氏的事。

    东府也是该完了,珍大爷不放过儿媳妇。

    我也咽不下这口气,要怪就怪我遇人不淑。

    嫁错了人,琮兄弟确实仁至义尽了。”

    心里这般想着,尤氏抿了抿唇还是没说出来。

    终究与二尤不甚亲密。

    由于她和她们没有血缘关系,当初周济。

    多半是面子原因。

    尤三姐也暗恼自己错怪了贾琮,桃花眼一转:“这样下去也不是长久之计。

    那个贾琮,倒像是个有前途的人。

    我看姐姐不如暗地委身于他,也好过......”

    “三妹莫要说这种胡话!”

    尤氏闻言先是一怔,随后又羞又气。

    “倒是二妹看看,要不要嫁那个指腹为婚的张华?

    娘亲还健在,趁家里还有点余财,你们好好想想。”

    尤二姐欲言又止,张华家道中落是一。

    之后张华游手好闲赌博喝酒是二。

    嫁过去毫无前途,也不长久啊!

    三尤物的依靠,在哪里?

    西小市兰陵书社店铺集书店、作坊。

    马厩、士大夫游乐场所于一体。

    分为三进,三开间,规格大小、装饰。

    没有一样违反朝廷礼制规定,显得低调、神秘。

    店铺户籍的挂名人是金喜财、黄俊郎。

    深宅大院的邢夫人有所耳闻,却也不知贾琮是主心骨。

    大楚勋贵几乎没有亲自出面经商的。

    在外挂的都是以奴才、远亲的名义。

    他们在背后遥控。

    就是这家不大不小的书店,却在西小市打出了名声。

    因为他们最先刊刻大楚第一神童贾琮的作品、时文集。

    出名的、有功名的读书人批阅时文。

    注定是热销的。

    贾琮为宛平小三元获得者。

    必然要引起人学习、观摩。

    当然,批阅时文也要精准、有特点。

    一针见血,起到指导作用。

    不然可不好卖,反而落了自己的名声。

    哪一行都不容易的。

    批阅时文这事。

    贾琮从六月院试完毕便着手做了。

    隔三差五地挑选或优秀、或落榜的考生时文。

    详细指出原因,汇聚成集、刊刻出榜。

    名曰《贾景之评八股文》。

    摇晃着啜一口香茗茶,点评完几十篇。

    贾琮做着眼保健操,推窗眺望西小市。

    兰陵书社位于十字路口的西北方。

    距离宣武门还不是很近。

    但向北可见城洞、守门官兵、人声鼎沸的菜市场。

    西小市这边也有四牌楼。

    便在南面与东四牌楼对立。

    四柱三间斗拱、戗柱、暗褐漆。

    巡视过印刷作坊。

    小胖墩黄俊郎上楼,身穿员外服,眉毛一立。

    “公子,好消息,这时文果然比其他书都好卖!

    短短一个月,销售数千本,一本有几钱赚头。

    咱们也赚上千两了,只是公子的批阅得迅速一些.......”

    科举制度兴盛时期。

    上下几百年、方圆几千里,整个社会都以它为荣。

    只要是有经济能力的读书人,观摩成功时文是必须的。

    时文名副其实,时效、快速。

    这一行也有竞争,还得比同行快,又快又好。

    得到此时。

    黄俊郎才真正体会到,贾琮这种读书名人。

    赚钱果然不难!

    心里这才死心塌地、再没有怨言了。

    “我没做过生意,却也看得出收入、支出的对比。

    也知道薄利多销、细水长流是根本。”

    贾琮也有些欢喜:“对了,你们从江南贩运书籍。

    要经过多少钞关?

    手下驿传有多少人手?”

    “我大楚钞关有北新、浒墅、扬州、淮安。

    九江、临清、河西务.......若是从浙江返回。

    约莫要经过十个钞关。

    钞关守备都有在官府规定上加收的惯例。

    不过若是老熟人,好商量一些。”

    黄俊郎似乎猜到了什么,遂警惕道:“大运河船行比陆路快多了。

    日行三四百里不成问题,只是咱们现下的人手不过百十个。

    多的养不起,公子这是要做什么?”

    这里面有很多商机、利润啊!

    到了江浙,买些民间丝绸、瓷器。

    地方特产完全没有问题!

    商品经济在大明早就蓬勃发展了!

    虽然说丝绸、盐铁等等是官方垄断。

    但是商人仍然有利可图,误就误在闭关锁国!

    自高自大!

    湖丝、瓷器、松江棉布。

    白花花的银子、惊人的利润。

    大部分都让西洋海商赚了!

    郑和下西洋,中国的船队是世界领先的。

    那个时候西班牙还在摸索阶段!

    十六、十七世纪,达伽马和哥伦布都完成了航行。

    一是技术进步了,二是西方政府支持。

    而明清的商人几乎没有政治权力、政府的保守顽固。

    可悲!

    这种自高自大、优越感。

    只会有一天被人轰开国门。

    日本从战国时代、丰臣秀吉之后。

    这时怕也是德川幕府时期,他们也是闭关锁国。

    但是日本人的学习借鉴能力,太强了。

    贾琮沉吟片刻,眼睛透出了浓浓的野心。

    “人手虽少,但能到浙江也就能到福建、广东。

    书店不必吝啬,用得起冰镇。

    岭南的荔枝、龙眼同样有利可图。

    有冰镇保养、日行三四百里,不成问题。

    一旦钱多了,咱们再开分店、加大规模。

    叫驿传的兄弟们去岭南。

    不仅仅是为了荔枝、龙眼。

    叫他们去濠镜(澳门)看看。

    那儿跟西洋人赚钱,才是最大的。”

    想法是好的。

    黄俊郎作为温州人,还是有所了解,担忧道:“岭南的山主、寮主多半满了。

    他们怕是不愿意咱们插手,多分一杯羹的。”

    岭南地区本地资本家叫做山主。

    外来资本家叫做寮主。

    外来的有徽商、浙商,肯定有后台。

    贾琮微微一笑:“所以我才叫兄弟们先去探探情况。

    要拼后台,三年之内,我就不能和他们拼么?

    你们先收集情报,到了那时我们也可以增加人手......

    等本公子手握重权,开海通商。

    有了船只,这小小书店算什么?”

    这块蛋糕使得黄俊郎两眼放光。

    当然。

    这个想法还遥远、很有难度。

    贾琮当下能做的,是把书社整理好。

    先在朝内发展一定势力.....

    贾芸驱车送来了枣、梨、杏、桃,苹果。

    榛子、栗子、松子、榧子、白菜。

    京师大富商拥有温窖。

    可以培育出不合季节的瓜果蔬菜。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还不提及白菜。

    元明之后,白菜差不多成为普遍主菜。

    有箭干白、瓢儿菜、矮青、乌菘菜。

    塌科菜、结球白菜,四季可种。

    兰陵书社的档次越来越高。

    慢慢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服务。

    来此看书、品画、下棋的人。

    都觉得是一种享受,口碑伴随着服务,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