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众人陷入了沉思。

    洪承畴更是深吸一口气,仔细看着,对比着他有记忆的历史内容。

    很不幸,王三通过采样,比对,归纳,总结出来的内容,大概率是对的!

    “所以,三子你担心如果我们现在去河南,大概率会替明朝养受灾的人口。”种光道狐疑抬头,还是觉得王三有点大惊小怪,历朝历代,不都是这么打的?

    “不是大概率,而是肯定。”王三叹息道,“天灾也是可以进行预测的。下一张图有摘录,这是一张年表。

    从春秋、左传开始,汇统我所有能找到的正史、野史、县志载录截取的时间,不一定准确,但配合历朝历代的气候表来比对归纳,大概率是真的。

    所以,我将华夏土地的气候期,分为两种:温暖期、小冰期。

    温暖期就是记录上包括居延海、宁夏这些地方的记录,汉唐的时候,这些地方普遍水草丰茂,牛羊遍地,适合农耕。

    而现在呢?全是沙漠,汉唐三千里居延海更是萎缩成五百里不到。

    总的来说,每次温暖期、小冰期的间隔,大概是八百年一个大周期,不巧的是,咱们现在就处在小冰期,从正德年后期开始,小冰期开始进入小爆发阶段。

    然后到了天启七年末,总爆发开始了。

    最近我调阅了秦王府、西安府收录的邸报、塘报。

    陕北大旱、河南旱涝交叠、河北也是旱涝交叠。

    如此气候之下,我又根据古籍记载,结合沙漠、草原、森林这些环境分布,推理出了一个降雨区的概念。

    从南往北划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又是两张新的地图被拿出来,众人凑上来观察,一张写温暖期降雨带,一张写小冰期降雨带。

    一个两个都露出唏嘘。

    “如果对比这两张图,你们交叠就会发现,一旦到了小冰期,北方寒冷,冻死牲畜无数,然后牧民加大放牧,草场变成沙漠。

    进而春夏风起,大量沙尘暴往南吹,接着沙漠逐渐南侵。

    虽然里头有人为放牧导致的,但游牧草场一段时间是会迁徙走的,草场在温暖期恢复能力是很快的。

    但小冰期就完蛋了,自我恢复的结果不好。

    直到现在,延绥北面的沙漠还在不断南下。

    没有水,不长草的沙漠,连牧民都活不下去。

    所以草原人只能不断南下。”

    “如此想来,从嘉靖之后,俺答汗最后选择封贡,并且大量的蒙古人在九边落户半农半牧,也是因为降雨的原因吧!”洪承畴一下看出了天气变化带来的影响。

    “没错很敏锐,除了俺答实在老了,打不动外。

    就是因为小冰期导致了草原降雨减少,没了草场,又没办法打破大明九边,为了维系自己的权力和部落不混乱,俺答选择了封贡,嘉靖选择花钱买平安。

    然后,所有蒙古人开始大规模的南迁,喀尔喀人甚至跑来九边一带劫掠附边的蒙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