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人在什么时候最容易露出马脚?

    答案是——生命垂危的时候。

    从一开始,老朱就知道苏谨是无辜的,或者说在他眼中是无辜的。

    苏谨的赚钱能力放在那,几十万石粮食虽多,虽然值钱。

    但老朱知道凭苏谨的本事,很容易就能赚到。

    最好的证据,就是皇宫的内库。

    自苏谨去年中秋第一次上京之后,内库的银两几乎翻了十几倍!

    凭这个,苏谨贪污?

    老朱不知道将来有一天苏谨会不会贪,但他知道绝不是今天。

    可老朱依然装作不知情的样子,将苏谨下了诏狱。

    他为的不止是要看看苏谨的‘本事’,拿什么来给自己脱罪。

    他也想看一看,苏谨到底有没有同党。

    锦衣卫可以盯住一个人的衣食住行,但是盯不到人心。

    苏谨太聪明了,老朱对他不得不防。

    尤其是在皇储未定,充满纷争的这个节骨眼上。

    朱允炆最近半年的表现,真的很让老朱失望。

    这个候选人从小被自己看中,请了不少大儒来教导他。

    但随着他年岁渐长,老朱却发现他有些长偏了。

    满口教义、不识民间疾苦也就罢了,但他的屁股明显已经开始歪了。

    歪向了这些从小教导他的文官们。

    在老朱的眼里,文官也罢、武勋也好,都是帝王拿在手里的棋子而已。

    可用、要用,但也要慎用。

    至少,文武之间必须形成有力的牵制,

    这样皇帝才能坐在其中,平衡各方关系,始终保证将‘裁判’权握在手里。

    这就是帝王之术。

    可惜,朱允炆现在渐渐走偏。

    即便是自己用力往回拉,却忽然有种力有不逮的感觉。

    反观这半年朱允熥的异军突起,老朱多了一丝欣慰。

    蓝玉辞官后,全国的武勋快把朱允熥恨惨了,背后骂他白眼狼的不知凡几。

    老朱知道后,不止不生气,反而很开心。

    这就对了,当朱允熥知道这些武勋背后这么骂他的时候,他心里能没有芥蒂?

    万一最后这小子上位,也不至于让武勋再次一家独大。

    当然,若是朱允熥上位,有些人必须死。

    而眼前这个苏谨,才是老朱留给孙子的辅政大臣。

    但在这之前,老朱必须搞清楚他有没有‘同党’。

    这一次苏谨移库案,正好是一个契机。

    在明知苏谨无罪的情况下,老朱仍旧坚决将他下了诏狱,并且不允许任何人探视。

    但他也没说要处死苏谨。

    老朱就是想看看,在这个时候,有没有人在背后搞小动作。

    直白的说,就是想看看有没有苏谨的‘同党’营救他。

    可惜,同党没找到,这个三孙子的表现,却让他开心中带着担心。

    开心的是,朱允熥真的酷肖乃父,为救苏谨甘舍皇位,颇有标儿行事的侠气和仁义。

    担心的是,倘若熥儿真有那么一天,他对苏谨的信任会有多深?

    届时苏谨的权力,又得膨胀到什么程度?

    老朱忧虑着大明的未来,对眼下的案子已经不再关心。

    今日一早,他命蒋瓛去刑部提人的那一刻,这场闹剧就到了该落下帷幕的时候。

    “陛下,就是这样,罪臣完全是被张健、史春雷二人蛊惑,才作的伪证啊!求陛下饶臣一命啊!”

    对于李持的求饶,老朱没一丝怜悯之心。

    他当初调李持去凤阳,本是想慢慢让他接管凤阳。

    可谁知他贪心不足,急于站队,蛇鼠两端,这样的人,老朱自然没有留下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