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说起迁都的事,叶昊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老君观。

    “哥,若京城定在燕京,那老君观可要搬去燕京?或是在燕京开一分观?”

    叶霄摆了摆手。

    “没必要,老君观在新城便是极好的。”

    “老君观在哪不会影响老君观的影响力,这里早就成了超凡脱俗的存在。”

    “即便是老君观建在西北大漠中,依旧会门庭若市,举国优秀少年依然会络绎不絶,以进老君观为荣。”

    “老君观不会因在何处而显贵,倒是老君观不论在何处,那处便成为显贵之地。”

    “更何况,新城作为未来的教育中枢,天下间优秀的子弟都会向这里集中,又何必舍近求远呢。”

    叶霄理解叶昊的意思。

    现在老君观在民间的影响力超然,因为那些先天高手的存在,在军中也有根基。

    唯独在各政务部门,老君观名声显赫,却和这些政务体系没什么关系。

    老君观搬去燕京这个未来的京城,就这一份地利,便能让政务体系中的人和老君观之间密切不少。

    叶昊这想法对也不对。

    这些年叶昊从政,也会从一个政客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可老君观的事,已经是脱离了政体的事了。

    用政客的角度看,偏颇也是难免。

    “哥,我明白了。”

    “不过这些事盘根错节,我们该从哪入手。”

    叶昊点了点头,继续看向自己大哥。

    叶霄笑道。

    “上下一同进行,这件事,要开始办了,但也不用焦急。”

    “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上下一心,内外一心。”

    “我们要做做准备,他们也要做做准备。”

    “先唤赵佶来,他随当了老师,可毕竟是赵桓的父亲,影响力还是不小的。”

    很快,叶昊便找来了赵佶。

    赵佶也没什么意外的。

    自从上京破城,西夏和金彻底覆灭,赵佶就知道叶霄会找自己。

    甚至他觉的几天前叶霄就该找的。

    “这些日子当老师,感觉如何?”

    叶霄笑着问道。

    赵佶也是一脸笑容。

    “一开始颇有些不习惯。”

    “这些学生和以往那些年轻人截然不同。”

    “可习惯了之后,这老师若是不让我当,我才该不习惯了。”

    “小学和中学的事,我只是稍有了解,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教出这些学生的,一个个年纪不大,思虑跳脱却不脱离实际,天马行空却进退有度,不少发言,让我这个老师颇受教诲。”

    “我本是不想教学生的,觉得麻烦,只想研究研究书画,把我那手字再完善完善。”

    “而现在,一边教那些学生书画,一边和他们探讨书画,竟让我寻到了不少思路,颇是一件美事。”

    叶霄并不意外。

    这个时代的学生,要么私塾,要么家里请老师。

    所谓的读书,就是正儿八经的读那些经典著作,解读其中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