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嘿嘿,哪能呢,郑兄!”

    “哼,自你上任清江县以来,吏治清明,几无冤假错案,百姓几乎不见冻死饿死者,放眼整个大周,你这也是头一份。可你就不想想,这么大的功劳,为什么连任八年都没挪个窝?这可是第九年了,要是还挪不动地方,怕是你这县令也保不住了。好自为之吧!”

    “是,是。”

    “还是是?得,本官懒得管你。对了,这是二两银子,赏给那包饺子做馄饨的厨子的,等我走了,你亲自交到人家手里。”

    谭正清接了银子,忍不住哈哈大笑道:“马上要做吏部侍郎的人了,也着实小气了些。”

    “还不是跟你学的!”郑大人也忍不住噗嗤一笑,“这是本官的私房钱,可不是拿公家的赏的。还有,你还说我小气,我倒想听听,你打算赏多少给人家?”

    “自是比郑大人的多就是了。”

    “得了,就你这清江县,民富衙门穷,你能赏多了才怪!”

    “大人请!”

    “……”

    两人说着,脚步声渐行渐远。

    萧杏花这才走出来,长舒一口气。

    从那两人言谈中,她也听得出来,谭县令应该是个好官。

    还有那郑大人说的,谭县令还有一年就满了九年任期,若是不能调离,怕是以后连县令这九品芝麻官都做不上了。

    这么算来,明年弟弟出事时,这个县令应该早就去了别处。

    还好,她要找的仇人不是这个。

    萧杏花心里美,边走边盘算。

    郑大人私掏腰包赏给她二两银子,谭县令那话里的意思,会赏得更多。

    这趟不白来啊,轻轻松松就把钱赚了,倒是比赶集摆一天摊来得轻松多了。

    下午很早就准备好了晚饭,管家给每个前来帮忙的厨子都赏了些银子,便让人回去。

    厨子们拿着银子嘲讽不已。

    “县令大人真是明察秋毫,怕不是把咱们的老底都查了个清楚,这二两多银子,就是我这几天耽误生意的钱呐。”

    “我的也是。”

    “我也是。”

    不过大家嘲笑归嘲笑,却没有其他意思。

    纯嘲笑。

    从大家放松的神态上,萧杏花也能看出他们应该跟县令挺熟,或者说,并没有她以往想的民怕官的存在。

    八年了,谭县令还真是跟百姓打成一片了。

    管家给每个帮忙的都发了银子,唯独萧杏花没有。

    萧杏花也不担心,从她所知道谭县令的为人来看,是不会昧下她那份的。

    果然,等别人都走后,管家专门把她留了下来。

    “宋家娘子,您再稍等,大人说了,您有重赏!”

    哈哈,开心地等着吧。

    萧杏花烙完馅饼后也出了县衙,和弟弟一起去吃晚饭。

    吃完没多久,李彪来了。

    “跟我走吧,县太爷要见你。”

    “好。”萧杏花已经在猜能拿到多少赏银了。

    到了县衙书房门口,李彪就没进去了。

    萧杏花独自走进去,就见一个四十来岁身形瘦削的男人站在那。

    “民妇见过县令大人!”

    谭正清回身,面色一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