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那尾被仙人点化的红鲤鱼,转世成人,这一世,来到了大唐之末。

    唐,天佑十七年,秋。

    闻古人云:“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能人志士,鱼也。汲水之养分,亦可腾波鼓浪,撼动浮舟。

    苍茫大地,绵延千载,主沉浮者,唯有万民。万众一心,可力断山岳;万心同向,可肃清寰宇。

    “是的,阿耶,孩儿记住这些话了,只是,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李兴垣没听到父亲的解释,反而听到了独孤薇的声音响起。

    “阿兄,快醒醒!快醒醒!!”

    原来,李兴垣是在梦中听从父亲的教诲,刚才自己所问的话也只是梦中呓语。

    “怎么了?小薇?”

    李兴垣揉了揉眼睛,睡眼惺忪地看向眼前焦急的独孤薇,还打了个哈欠。

    “棣大王、王妃还有三位伯伯,都不见了!”

    “什么?!”

    李兴垣忽然惊醒坐起,也顾不上系带,松散着锦白丝衣,踏上靴子便向屋外而去。

    李兴垣穿过厅堂,去了父母的卧室,没人;出得主屋,去了东西两边耳房,还是没人;又奔向两边的厢房、厨房,甚至都找到了茅房,依然是没人。

    “阿兄!我都已经找过了!”

    李兴垣回到院中空地,看着空荡荡的院落,心下茫然。

    “小薇,你几时醒的?”

    “比你也就早一会儿。”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兴垣使劲儿回忆着昨晚的事情,但却没发现任何的异常,心想:怎么这一早醒来,人却全都不见了,只剩下小薇与我?记得父王前些日子好像说过………………莫非!

    李兴垣立即回到主堂,两个正座中间的桌上,果然发现了一封尚未封好的信件。

    他立即打开信件,其中是三张纸,一张上只写了四句诗句,另两张则是棣王留给李兴垣的亲笔信。

    李兴垣坐在主座之上,仔细读完信件内容后,又去看了看那四句诗,甚是纳闷。

    “阿兄,信中说了些什么?”

    “阿耶叫你我一同去洛阳,进皇宫将那传国玉玺偷出来。”

    “阿兄,你不用管,告诉我具体在哪,我自己去拿出来,更容易些。”

    “小薇,天下之大,你我都尚未见识过,切莫说如此大话了,你先看看这个,这是传国玉玺所藏的位置。”

    李兴垣说罢,将那张写了四句诗句的纸张递了过去。

    “阿兄,我可是见识过一些了……这是啥意思?”

    只见那纸条上写:

    夜观星稀月不明,

    乌云遮盖紫微星。

    甲木庚金又壬水,

    似火非火己土平。

    “我也不明白。”

    “要不……去问问你师父?”

    “对!他老人家应该还在那挂月峰上,事不宜迟!咱们这就走!”

    李兴垣刚要出发,才发现身上还穿着内衣,便去屋中穿衣系带。

    穿的过程中,他还发现了一身新衣,但也没多管,穿戴好一切,便带着独孤薇要出这院落。

    “小薇,你就跟我走一回这八卦阵,将来一定有用的!”

    “我不,既然能用轻功飞过去,何必非要走这迷阵?”

    李兴垣叹了口气,从院墙的一个树缝中钻了出去。

    独孤薇则施展开轻功,跃上了树顶,轻松飞过了院外的八卦迷阵。

    这院落没有围墙,而是一层树木密密的围成了圈,有几个不太宽的出口。

    “院墙”之外所谓的八卦迷阵,也是由树木错落栽种所形成。

    李兴垣自七岁成功偷跑出去之后,便将这周遭八道错落的迷阵尽皆破解了。

    而后,他也纳闷:这院落本就在无人的深山之中,再布下这迷阵却又是来防谁的呢?

    李兴垣快速出了迷阵。

    “阿兄,这次比之前好像更快些了。”

    二人阵外会合,一同向东而去。

    这里是蓟州北部的盘龙山。

    盘龙山,因其“盘礴蜿蜒,形无定向势如龙”而得名。

    夏末秋初的盘龙山,景色盛丽,层峦碧染,万壑堆青。

    这盘龙山主峰名曰挂月,前拥紫盖峰,后依自来峰,东连九华峰,西傍舞剑峰,五峰攒簇,怪石嶙峋。

    二人快速来到挂月峰脚下,娴熟的攀爬,不到一刻,便上了峰顶。

    李兴垣在峰顶的一块平地上大声喊叫着“师父”,因为他每次来找师父,都是如此一番,他老人家才会现身。

    过了一炷香的功夫,便见一仙风道骨的剑仙忽然出现在峰顶。

    “垣儿!”

    李兴垣抬头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