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回到了大铺镇,张恪清再次忙碌了起来。

    在拿到扶贫贴息政策之前,想要快速推广养猪很难,他也没有去跟孙市长汇报。

    不能什么事情都去找领导解决,虽然背靠大树好乘凉,有孙市长帮忙这件事会更加容易成功。

    但时间长了,难免会形成路径依赖,何况不是有陈百川在跑政策么。

    等真遇上麻烦,自己解决不了的时候,再找领导求助更合适。

    他现在正好有时间,可以关注一下镇上其他的事情。

    几天后,张恪清来到了镇服装厂检查。

    几十台缝纫机都在开动,之前的女工大部分都回来了,也有一部分已经去了其他地方打工,所以又新招了一些人。

    服装厂的厂长刘玮一边带着张恪清参观检查,一边介绍道:“上个月我打电话邀请了一些北方的批发商过来,他们看到咱们的羽绒服质量和款式,都下了不少的订单。”

    “不过这里面有一半,都是贴的他们的牌子。”

    刘玮小心翼翼的看着张恪清,之前领导可是交代让他努力做出自己的品牌。

    但他也没办法啊,愿意销售他们品牌的批发商确实是少了点,都是先少量进货试试,后续卖得好才会追加订单。

    这些代工的订单更多,而且也能赚钱。

    张恪清皱起眉头:“你打算以后都让服装厂向着代工厂发展?”

    代工并非不行,未来行业内也有许多服装代工厂赚的不少,但不适合镇上的服装厂。

    一个是镇服装厂设备略有一些落后,另外规模也不够,代工本来就是低利润的产业,只有形成规模才能接到大订单,也才能赚到更多的钱。

    现在这样能保证给那些员工发工资,但还能剩下多少利润,未来哪儿还有钱更新设备,如何发展壮大?

    刘玮赶紧解释:“领导,我肯定是想做自己的品牌,可太难了。咱们没有钱做广告宣传,产品没有半点知名度,羽绒服本来又不便宜,那些批发商价格压得太狠了。”

    “我这也是为了让大家都能有活干,如果今年卖得好,明年自己品牌订单肯定增加,到时候再想办法宣传一下,提升一下部分地区的产品知名度。”

    “现在我们平均一个人一天能做两三件的羽绒服,加班加点的话能做出来四件,一件能赚二十多块,订单已经排到了年末。”

    张恪清心里计算了一下,才这么点?

    “那剩余的羽绒呢,你打算怎么处理?”

    一天也就能做一百多件羽绒服,这太少了,屠宰厂那边提供的羽毛可远超这个数量,未来继续扩大规模,服装厂那小仓库可放不下。

    “正要跟领导汇报呢,有个经销商愿意把我们多出来的羽绒买走,价格也不错。我们服装厂反正用不完,我想着不如卖掉。”

    “而且对方说了,如果保证质量,以后可以签订长期合同,夏天的时候对方一样会收购羽绒,保证了服装厂常年都有稳定收入。”

    虽然只是赚个羽绒加工费,但因为量足够大,不比他们自己做羽绒服赚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