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比完赛,由于在昆仑大饭店举行决赛,饭局自然是有的。

    汪羽一般很少在外边吃饭,因为现在不论是口味还是食材上,汪羽觉得外边吃食都比不了家里的东西。多的不说,三座院子最靠里那座,现在有一半院子被改成了厨房。为了吃到最新鲜的烤鸭,甚至还单独砌了个挂炉用来现烤,另外冬天还有闷炉用来烤肉。

    不过陈院和马小的面子还是要给的,正如马小春所说,棋手除了下棋还有生活,不过也仅限于一顿饭的应酬。吃完后胡总张罗着去三楼唱歌,汪羽赶紧跑了。

    大家不是那么熟,玩不起来,另外他还怕混熟了别人找他借钱呢,毕竟这公司汪羽记得没两年风光了......

    被爆种的马小春击败,不过凭借亚军还是混到了张“亚洲杯电视围棋快棋赛”的门票,汪羽将在6月3号开始亚洲杯的征程。这是他那么多年第一次参加这项比赛,对此汪羽还是充满了期待。毕竟快棋赛虽然不算世冠,但比赛轻松而且好歹也是洲际赛事。

    下完“爱多杯”,在家陪老婆孩子舒服了几天,汪羽飞赴韩国济州岛,参加“东洋证券杯”决赛的最后三盘。于此同时,双双打进了“新人王赛”的叶力和柳溪获得棋院特批,在中国棋院开始了最后的三番棋争夺。

    本次飞往韩国,韩国当地媒体不再鼓噪刘昌赫逆风翻盘了。毕竟决赛第二局对杀大龙时,刘昌赫落子时颤抖的手当着摄像机向韩国国内全境直播。谁都清楚汪羽拿下最后这届“东洋证券杯”只是走个过场。

    虽然韩国国内舆论极力淡化本次决赛,不过汪羽的关注点也不在这项比赛本身。拿着当天新出的报纸,上边彼时的韩国总统高调宣布“文化立国”策略,汪羽其他的看不懂,这四个中文他还是看得眉头紧皱。

    所谓的“文化立国”策略,对东亚三国后世的审美影响,在汪羽看来就是一场大灾难。

    要知道东亚三国的文化很多地方都无比近似。前边几十年由于日本经济发展飞快,三国包括中国港澳台地区,绝大多数的审美眼光是参照彼时日本的风向来流行的。

    昭和时代的整个日本社会,是兴盛而富于生命力的,给人生机勃勃的力量感。如此人文环境下审美是健康大胆的,泡沫灭了之后审美就偏温和内敛了。后世提起日本美人,大多数人印象都是可爱软萌妹子。

    由于国人对日本文化或者女星不熟,那么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九十年代的港星。那个年代的港星们基本都是以日本流行风尚作为参照。但严格来说,旧时光的港星美人们,每个人都担得起“灿若星辰”四字,不论是什么风格的女星,都是以健康明丽为大前提,所以往往都很自然鲜活、大气端庄。

    当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后,审美就慢慢转向纤细的柔软的洛可可风格,有意思的是,每当经济衰退,审美风向总会从端庄大气的巴洛克风转向洛可可风。亚洲如此,欧洲和美国亦如此。

    但韩国搞的这套“文化立国”开始后,审美就开始变味了。韩国文化输出首当其冲就是日本和中国,在汪羽看来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审美降级。鲜活明亮大气没有了,随之而来的是性暗示意味颇重的妖娆妩媚,慢慢转变为各种白幼瘦的畸形文化。

    不说别的,汪羽这批七五后还好,首当其冲的八零后那批棋手受灾最严重,汪羽现在都还记得,几年后中国棋院大批顶着韩式碎发非主流们下棋时英姿,这点在某私人围棋网站上,还可以通过棋手资料里的照片查询到......

    吐槽了下即将到来的审美降级,汪羽把气撒在了刘昌赫身上。

    刘昌赫去年好不容易在韩国国内“SbS连胜围棋最强战”中突破李昌镐封锁,获得一冠;又在“LG”杯中连扳两局,眼看夺冠有望,结果决胜局中完败给汪羽,自此大受打击。本来这届东洋证券杯运气不错,在对手不强情况下闯入决赛,结果上来又被汪羽二比零完封,眼看着心气就快没了。

    1998年5月27日,韩国济州岛,“东洋证券杯”五番棋决赛第三局。

    中午封盘,汪羽在左上角对杀下出了空立延气的手段。

    此手的妙味在于让角上形成了劫争,刘昌赫一手无法吃净白棋。

    今日上来刘昌赫下得不错,然而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刘昌赫整个人给人一种紧绷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