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就不能陪着父亲回府了,请父亲恕罪。”

    说完,还没等李善长反应过来,李祺一个纵步跳下马车,直接朝另一边大步奔跑。

    锦衣卫小旗想要上前阻拦,领头百户摆了摆手示意放行。

    小旗一脸为难道:“大人,要是陛下降罪下来,我等该如何好啊?”

    百户解释道:“陛下,命我等看住韩国公时,并没有提及驸马。”

    李祺一转眼,消失在了街角。

    驾车的老管家刘全,转头问道:“老爷,需要老奴去追回少爷吗?”

    李善长摇摇头,唉声叹气:

    “唉,算了,还是打道回府吧。”

    “这傻小子,八成去找秦王了。”

    知子莫若父,李善长当然知道这个正义感爆棚的傻儿子,要为他打抱不平。

    可惜,他现在自身难保。

    想要插手干预,也是有心无力了。

    索性就让傻小子闹上一闹,或许会有意料之外的收获,也不一定。

    至少,没有比眼前更坏的处境了。

    此刻,秦王府后院的东楼,一座二层小楼,一楼是朱樉的书房。

    书房内,刘伯温和释来复两个老头,望着这堆满一房间的元史稿。

    一个鹤发童颜的老道士,一个大胡子的光头和尚。

    两个老头,脸上的皱纹都挤成一团,变成了沟壑。

    刘伯温抱着一堆书,对朱樉抱怨道:“我的秦王爷,这将近五百万字的元史稿,要逐字逐句的审核。”

    “这不是,要我们两个老叟的命吗?”

    释来复也附和道:“老衲与刘道长,都是风烛残年。”

    “操持如此繁重的事务,若是有个万一传出去,可是有损王爷尊老爱幼的美名啊。”

    朱樉却毫不在意道:“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孤花重金请了一位年轻有为的大儒,来给你们帮忙。”

    刘伯温和释来复一听到,有个年轻的苦力要来,可以供他们两人驱使。

    立马来了精神,刘伯温大喜过望:“敢问殿下,这位年轻大儒姓谁名谁,何方人士?”

    朱樉指向释来复,高声宣布道:“当然是老和尚的师弟,宗泐大师。”

    “怎么样?二位听到宗泐大师要来,是不是觉得很惊喜啊?”

    惊喜?惊喜个屁,听到来人,是比自己小不了几岁的师弟。

    释来复拉长着脸,顿时变成了苦瓜脸。

    刘伯温当然听说过释宗泐的大名,甚至还在宫中见过不少面。

    刘伯温满脸幽怨,诉苦道:“殿下,还不如把罗主簿派给我二人打下手,起码还是个生力军。”

    朱樉果断拒绝了这个无理要求,说道:“罗贯中忙着完成《三国演义》最后的修订。”

    “那是为大明的文艺事业,添砖加瓦的大事。”

    “谁叫你们两个糟老头,成日在府中无所事事。”

    “一个个偷懒耍滑,真把这秦王府当成了养济院不成?”

    养济院就是朝廷开办的养老院,专门收容一些孤寡老人。

    刘伯温、释来复被一口回绝,一想到三个老头,在这暗无天日的‘牢房’之中。

    日复一日地审议这些根本看不完的稿子,刘伯温眼前一黑,这样的生活,还不如回到诏狱里蹲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