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没错,是老本行,想让你刻字。”

    “哦,刻字啊,这个小人从学徒开始,也做了二三十年了,贵人要刻雕版吗?”

    “这次有点不同,要你们在泥上刻字。”

    师徒二人面面相觑。

    但相较他们之前在木板上刻字,泥上刻字似乎简单一些。

    “我需要一些人手,就你们两个,恐怕不够。有可靠的人吗?”

    “城西的桃六郎,也是雕版的好手,可以请他过来帮忙。”

    雕版这一行的工匠,其实不多,毕竟需求不大。

    如果没有生意找他,那就可能喝西北风,所以没多少人愿意学,但又不能完全没有。

    因为当没人学的时候,这一行的手艺人又变得金贵了,总之刚刚好,保持在一定的数量上。

    像金陵这种极度繁华的地方,雕版师傅的数量,也不会超过十个人。

    当然,指的是民间的,一些官僚机构也有自己的雕版工匠,比如礼部、翰林院、国子监都有。

    “你回去通知桃六郎,带他来见朱管家,一切听从他安排。”

    “是,贵人。”

    交代完这一切,杜蘅转身去了礼部。

    把书馆的负责人苏赞叫来。

    “苏郎中,之前抄写的进士范文,都做完了吧?”

    “是,前两日刚刚完工。”

    杜蘅点了点头,说道:“好,有事交代你做。”

    “请侍郎吩咐。”

    “礼部出过一套《韵略》吧?”

    “是。”

    “有备用的吗?”

    “有的。”

    “给我拿一套来。”

    所谓《韵略》,其实可以算是字典,只不过它是按韵来划分的。

    苏赞弱弱的问:“杜侍郎,下官多嘴问一句,你要《韵略》做什么?”

    “我自然有我的妙用,以后你就知道了。对了,再找几个水平高的书手过来。”

    苏赞就更懵逼了,但他没有多问什么。

    这位侍郎大人,行事往往出人意表,即便问了,他现在可能也不会说。

    ……

    汉字虽然十万之众,但现代常用的不过三千多字,而古人常用的有八千左右。

    知识分子需要装逼,偶尔会用一些生僻字,但也就一两万字。

    杜蘅先从《韵略》之中,让人找出一两万可能会用的字,找来书手以小楷书写下来,使用频率较高的字,诸如之乎者也之类的古文常见的语气词,就要多写几遍。

    写完之后,杜蘅就将这些字帖带回家中,叫来七棱,拿着剪刀,将一个字一个字剪了下来,交给朱陶,送去窑厂那边。

    这些字反着贴在泥块上面,雕工就能照着字形雕刻。

    又过了一天,朱陶便将消息带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