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小贩的沿街叫卖声吵醒了秀兰,看着挂钟已经是七点半了,便慌忙起身到外屋,又见振山只是吃了冷饭上班,心里很不是滋味。(八路中文网)她急忙烙了几张油饼,炒鸡蛋装了饭盒,又煎了药汤装瓶子,安顿好俊杰带上东西匆匆来到工厂。振山正领着工人们往汽车上装木箱,见了秀兰说道:“你怎么来啦?有急事吗?”

    “大事没有,我给你送早饭。”

    “还早饭呢,快中午了,”振山笑道:“不就是一顿饭嘛,你何必跑这么远的路。”

    小于走过来说道:“哎哟,师母来了。现在天热,别在这站着说话,你和师傅到休息室去吧。”他推了推振山,“快去吧,这里的活交给我们就行了。”

    来到休息室,秀兰说道:“今早没起来,害得你吃了冷饭。你醒了怎么不叫我?”

    “我看你睡得香,又怕吵醒孩子,就没敢叫你。以后别再送了,沿街有的是小吃铺,怎么也饿不着肚子。”

    秀兰打开包裹,把装药汤的瓶子递给振山,“你先喝了药,半小时以后再吃东西。不差这个,我就不来了。”

    振山一口气喝了药,擦了擦嘴巴说:“你到这儿了,就该去看看你哥,他在厂长办公室。”

    “我不去,俊杰在邻居家,我得回去看他。”

    “咳,事情都过去了,就看开点。咱别拗着,还是去看看吧。”

    “我真的不去。”!

    “那你炒几个菜,我和你哥,还有小于晚上下班回去喝酒。”、

    “那行。我得回去了,别在这耽误你干活。”

    秀兰回来的路上,边走边盘算着晚上的菜谱。走到大石桥,看见迎面走来的人觉得面熟,仔细一看,这个人就是开枪杀害母亲的凶手,她永远不会忘记那块黑脸上的刀疤!

    “是你?你这个畜生/”秀兰顿时怒气冲天。

    刀疤脸愣了一下,但他马上认出秀兰来,嘿嘿干笑两声说:“原来是你,真是难得,还能遇见你。你盼我死吗?可我还活着,活得好好的,要不你就遇见鬼了。你混的怎么样啊?”

    “你就是鬼,是杀人的魔鬼。走,咱们到派出所去说。”秀兰说着,伸手去拉他。他拨开秀兰的手说:“你不用动手,上哪我都陪你。先别着急,听我说两句再去也不晚。”他清了一下嗓子,指着云雾笼罩的青龙山说:“想当初,要不是我刘志涛跑下山报告了布防和口令,要不是我带着他们从小道摸上山,哼,就凭民主联军那几杆破枪,还能拿下青龙山?我告诉你,我什么都讲了,共产党就是相信我。打下青龙山,我就参了军,攻锦州打天津,一直打到海南岛,老子解放了半个中国!”他解开上衣,指着挂在胸前的奖章又说:“看清楚了,这是老子用血换来的,你懂吗?就凭这个,别说上这小小的派出所,就是上省城、上北京,我也不在乎。我倒是担心你呀,当年老子流血拼命,为共产党打天下的时候,你在干什么?和谁打的火热?我的团长太太!当初你要是跟我下山,现在会怎么样?”

    秀兰让他说得如坠云雾,一时语塞。刘志涛又朝她跟前凑了凑,笑嘻嘻地说:“这么多年了,可你还是那么漂亮。别看你有历史问题,我可不在乎,也只有我能保护你,因为我是战斗英雄,革命的功臣。你要是有兴趣……哪怕有一点点的兴趣,咱们找个地方好好唠唠,愿意吗?”

    “啪”!刘志涛的黑脸挨了秀兰一记重重的耳光。秀兰愤怒的骂道:“你是畜生!是杀人犯!”

    “打得好,你有种。”刘志涛搓了一把腮帮,恶狠狠地说道:“小娘们,当初是你拦着我不让下山吧?是你喊马汉光来抓我吧?你跟着马汉光吃香喝辣的,祸害了多少老百姓?杀了多少共产党?告诉你,你要是不听我的,我非叫你吃枪子儿!”

    “你吓唬谁呀?滚一边去!”秀兰推开刘志涛,心慌意乱地过了桥。

    刘志涛在她背后吼道:“咱们走着瞧!”

    当年,刘志涛看到民主联军包围了青龙山,知道马汉光的末日来临了,跟着他只能是死路一条,同时打定了逃跑的主意,只是没有想到逃下山却当了俘虏。他是个见过世面的老兵油子,看到国民党大势已去,共产党即将坐天下,主动报名参了军。解放后,转业到临海市工业局当了财务科长,娶了老婆。然而,他恶习未改,摆着“英雄和功臣”的架子,经常打骂他人,并且贪污公款乱搞女人,“三反”运动中,他被撤职判了刑,刑满后送到高阳镇社办的翻砂厂当了工人,老婆也离他而去。最近,他听说国家要安置和照顾有功的复员军人和残废军人,觉得又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跑到临海市活动半个月,没有找到接收他的单位。无奈之下,只好来到县城,却意外地见到了秀兰,看见当初差点得手的美人,如今风韵犹存,马上勾起了邪念,以为手里攥着她的把柄,再拿大话吓唬一下,就可以任意摆布她。只是没有料到如意算盘打空了,又挨了一耳光,真让他又气又恼。他边想边走进了一家饭馆,要了一碗面正吃着,邻桌两人的对话引起了他的注意,其中一人说道:“李吉安,你在农具厂提货,回回都超标,门子挺硬啊,你用了什么办法,能不能教我两招?”

    “我哪有什么门子?就一招,软磨硬泡。”

    “不对,咱们跑供销的都会这一套,可不能回回奏效,你认识韩厂长吧?有没有亲戚关系?”

    “什么关系都没有,可我知道这个人。别看他名气大,说话办事可实在,不牛气,有什么难办的事找他就好使。”

    刘志涛记住了他最后说的话。

    “那你说说他家有几口人,都干什么?”

    “加上老婆孩子就三口,老婆在县财政局上班,女儿不大点,老妈最近去世了,他还有个妹妹叫……叫郑秀兰,结婚了。韩厂长和妹夫都是复员军人,一块从部队回来的。”

    “他妹妹怎么姓郑?”

    “是两姨妹妹,身世挺苦的,没有父母,一直住在厂长家。老太太拿她当个宝,结婚成家都是老太太张罗的。”

    “你怎么知道这么详细?我看你和厂长的关系不那么简单。”

    “商场就是战场嘛!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哈哈……”

    刘志涛又用了两天的时间对秀兰进行了暗中调查,证实了他们说的话。郑秀兰不仅是赫赫有名的大厂长韩世清的妹妹,她的丈夫也是响当当的人物,农具厂技术部的主任,又是龙源县唯一的国家级劳动模范。而且,厂长和他的妹夫又都是复原军人,又都是农具厂的创始人。“他妈的,都一样的复员军人,老子比他们功劳大,现在是这副德行,可他们都攀上高枝,成了凤凰,这个社会太不公平了。”他愤愤不平地想,但对秀兰再不敢有什么想法了,只能把那颗邪心放回原处。

    想归想,事还得办,他不得不夹紧尾巴走进农具厂,找到韩世清说明来意,并把自己的复员军人证明、军功章和奖状以及个人资料放在韩世清的面前,“韩厂长,我能不能调到你们厂,就你一句话了。建国前我在这里呆过,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是有感情的,打青龙山我也出过力,我愿为这里的建设再出把力。看在咱们都是当过兵打过仗的份上,你就帮我一把。你放心,我不是忘恩负义的小人,只要有出头之日,肯定会报答你的恩情。你相信我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