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直到外围墙全部砌完,他的新房也算落成了,看着房顶上整齐的瓦片,结实规整的墙面,干净整洁的厨房,宽敞明亮的堂屋跟干燥通风的房间,还有竹子搭建的浴室与茅房,乡间味十足的茅草长廊,都与宋卫安原先规划的别无二致。

    宋卫安先给几个工人跟盖房的师傅结了工钱,才跟唐家人在新房里头挖起了地窖,因为地窖是家里最隐秘的地方,宋卫安不想让太多人知道,唐家人也只笑话他两声,却也支持宋卫安的做法,不过听到宋卫安要挖两个地窖时,唐耀荣就有点不太理解了。

    “安小子,这地窖够放粮食就好,何必多挖一个。”他们村里不少人家连地窖都没有。

    “一个放粮食,一个放茶叶,分开存放茶叶才不会沾上杂味。”家里头没藏几坛老茶,宋卫安总觉得哪都不对劲。

    “茶叶不都得当季卖出去哪里能放久,吸了水分的茶叶就变味了。”唐青山听到宋卫安要存放茶叶,有些担忧的提醒道,他的焙茶一斤可值不少钱,哪能浪费了。

    “这茶叶只要保存的方法对了,是可以越放越香醇的。”新茶都避免不了会带着涩味,存放几年的茶叶与新茶相比茶味更浓郁,青涩的味道反而沉淀了。

    而且他们那里以前的炒茶,最后一道工序就是靠着机器二十几个小时不停歇的翻动,才达到去苦去涩的效果,如今在这里没有机器,让人手动是不可能了,只能靠存放的时间来挥发茶中的苦涩,所以单独开个存放茶叶的地窖就更有必要了。

    “安子说的肯定没错,咱们挖就对了,说不定你们以后还得在家里头也挖一个。”唐青水向来信奉宋卫安,只要他说的肯定有道理。

    “呵呵,行,安小子想要,给你挖就是了。”唐耀荣看自己小儿子这模样,只能无奈的摇摇头,这小子是真不把宋卫安当外人了,谁说要把存放茶叶的法子告诉他了,自己就先抓了米下锅的。

    地方之前打地基时就已经选好的,挖起来倒是也快,几人又忙活了半个月,两个地窖也成型了,直到地窖的出口全部休整完毕,时间已经进入了六月,也算天公作美,宋卫安几人才完工,天就开始下起了瓢泼大雨,若是这雨提前两天,地窖可能就得被迫停工了。

    等到持续了两天的大雨停歇,宋卫安把打好的大床搬进新房里,再与温乐一起把新屋里里外外都清洗一遍,就要准备进宅的事宜。

    盖房子几乎花光了家里的银子,进宅宋卫安也只低调的请了当初帮忙盖房的人家跟村长过来吃一顿,反正宋家难得这么消停,宋卫安也不想在这时大摆流水席的惹事端。

    六月初十是他们住进新房的日子,这天宋卫安跟温乐都起了个大早,家里的东西已经提前搬过去了,唯独留下厨房的铁锅得今天才能动。

    宋卫安在旧厨房的灶头上,用铁锅烙了张大饼,等到饼的一面熟了,才把铁锅放进担子里从侧门绕出去。

    吉时一到宋卫安就挑着两个担子走在前头,温乐拿着饭勺紧紧跟随,两人一前一后的进了新屋的大门,在厨房点起灶堂,把铁锅架在新灶上,将里面烙了一半的饼翻个面继续烙熟了,才开始祭拜灶神再用柚子叶沾水把整个房子洒了一遍,进宅的事宜才算完成。

    之后温乐就开始在厨房准备起今天的进宅饭,食材都是昨天就准备好的,煮了一个月的大锅饭,如今做起饭席倒是驾轻就熟,唐家人也都过来帮忙,还把自己家里的桌椅跟碗筷都带来了。

    还不到正午被邀请的人家也陆陆续续的到来,宋卫安准备了两桌,几家人坐下倒是正合适,村长刚到宋卫安家,看到新房就忍不住赞叹,“安小子这房盖的挺不错的啊!”

    虽然青砖绿瓦房他们村也有几户,但宋卫安这房子规划的一看就让人觉得宽敞又舒适。

    “呵呵,村长过奖了,快上坐,马上就能开席了。”宋卫安满脸红光乐呵的招呼着唐耀辉。

    温乐看人到齐了,把菜一道道的端上桌。

    “哟,这么丰盛啊。”大伙看着桌上又是姜汁鸡烤全鸭,又是酱卤五花肉,还有红烧狮子头、肉丸子汤。

    “这个是什么?”唐耀辉夹子跟前一盘切成一圈圈,里头夹着糯米的东西新奇的问道。

    温乐刚好把两坛酒拿出来,听到村长问,笑着跟人说道:“这个叫猪肠撑糯米,是当家教我做的,大伙尝尝看。”

    看到新鲜的菜式,众人也都拿起筷子试吃了一口,“这个好吃,外面这层还真是猪大肠啊,没想到猪肠还能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