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陶乐确实一大早就起来,陪着蒋兆禾出去遛弯儿了。

    老人家早睡早起的习惯保持了那么多年,所以哪怕昨晚破例睡得晚了,今早还是根据生物钟一大早就睡醒来。

    说起来陶乐也已经有日子没陪蒋兆禾早起遛弯了。

    祖孙俩走了半个多小时,到了休闲区的时候,蒋兆禾就过去练练臂力。

    “阿公,您都这岁数了,还能这么练呢,您注意点儿,别给弄肌肉拉伤了。”

    “小瞧你阿公了吧,”蒋兆禾看来是常来,“举铁”确实很轻松,“听你爸说,你们那个舞台剧已经弄起来了?”

    “其实还没拉到赞助,但我想了想,继续这样什么东西都没有,手头有的剧本又总在修改,确实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给投资商看,凭什么让他们对我们的项目有信心呢?”

    “那你们打算怎么办?”

    “赵团那边一直在给我们提供各种便利,多少是看在妈妈的面子上,但我逐渐觉得,他们应该真的对我们的项目有点兴趣了。”

    因为自己的内容越做越好,也因此越来越有自信。

    “进度怎么样?”

    “我们打算用七个文物去做串联,一共七幕戏,现在我写到第二幕戏的剧本,演员都已经定好了,在我继续往后写的时候,大家就可以多琢磨一下剧本,找找感觉。”

    “有进度就好。”

    蒋兆禾练了一会儿,有些累了,坐下来休息,陶乐刚好去买了水过来,拧开了盖子才递给他。

    “小捌,阿公问你,你这次的主题是什么?”

    骤然被这样一问,陶乐还愣了一下,然后才说:“当然是让文物开口说话。”

    “是让文物开口说话,还是文物开口说话?”

    陶乐一时没听懂他究竟想问什么,有些不明白地问:“有什么区别吗?”

    “当然有区别,”干了一辈子文物修复工作的蒋兆禾说,“如果是你让它开口说话,说的就是你想让它说的话,如果是它开口说话,说的才是它想说的话。”

    陶乐这下明白了。

    这个问题其实在她写剧本的过程中也反复思考,所以台词才反复被推翻重写。

    如果文物会说话,它们究竟会想说什么呢?

    想明白这一点,才能写出更符合主题的台词。

    于是陶乐一直在思考,把自己代入到文物本身去想。

    首先文物一定不可能把自己当成文物,它们是不存在文物这个概念的。

    在这么多年的时间长河中,它们或许也经历了从不理解到逐渐接受现实的过程。

    它们原先是主人的心爱之物,平日里被妥帖收好,到了特殊的日子才被取出来,隆重庄严地被穿戴上,参加肃穆的典礼仪式。

    当然它们也有可能只是贵胄之家平日里就会使用的一些器物,或许摆在最显眼处供人赏玩,或许被当成莫大的荣耀被赏赐下去。

    总而言之,它们最初是绝不会像现在这样,成为文物,被当成国宝,收藏在博物馆里,展出给所有人看的。

    如果它们开口说话,恐怕是困惑最多。

    “今夕何年?此为何地?我为何被置于此,主人何在?”

    又有什么人会去替它们答疑解惑呢?

    所以陶乐在整场舞台剧最前面,单独写了一场序。

    不过这个序至今她都没有告诉任何人,一是因为她打算用这个序解决刚才蒋兆禾提出的问题,二来也需要用它去和每一幕戏之间做串联,在全部剧本出来之前,都可能要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