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到省城下飞机,冯妙就先花了两天时间,带俩孩子把江南省城想去的地方都玩了一遍,然后带他们到江南市。

    以前她来都是住在祝明芳家里,这次带了俩半大小子就不太方便了,并且祝明芳的孙子、孙女和小外孙暑假也会来住上几天,祝明芳素来喜静,家里弄一堆孩子那得多吵呀。

    冯妙就先打电话给祝明芳和邱小婵,看看能不能帮她租一个短期的房子,住宾馆太不方便了,娘仨打算在这边住一个月左右。俩个野小子从小都是在北方长大的,正好让小孩好好体验一下江南的人文自然和浓厚文化氛围。

    邱小婵赶紧就帮她张罗了,短期租住不是不行,可是在这个年代很难找到,邱小婵办事也很老道,很快就给她打电话说,租住没有,倒是有个房子可以借给她,是他们绣坊一个绣娘亲戚家的,听说她找短期住房,就说亲戚家的房子正好空着,东西都全,生活也方便。

    “就是房子有点老旧,比不得新建的楼房。王芳说你要不嫌弃,尽管住好了。”邱小婵道。介绍说房主的儿子几年前出国留学,父亲早过世了,现在国外定居工作了,今年清明节回来一趟,就把他母亲接走了。

    “她那个房子离祝老师家也不太远,就在祝老师家往西南方向那一片儿,沿河的老房子,现在钥匙在她妹子手里,她外甥女是我们绣坊的绣娘叫王芳,平时给我们做绣活儿,因为你找房子我这不是到处打听吗,就让绣坊的绣娘们都帮我打听,她就挺热心的,说那个房子正好可以借给你。”

    冯妙笑道:“借就不好了,这么着,你跟她说,我还是租一个月,短租租金肯定是要比人家长期租房贵一点儿,她借给我我也不好意思白住呀。”

    于是等冯妙带着俩小子一到,邱小婵就约了王芳,带着娘仨先去看房子。

    这一带沿河的老房子都差不多,粉墙黛瓦的两层小楼,地方不大,一楼是客厅不住人,带个小厨房,难得的是带个小巧的院子,枕河沿巷的房子大

    都不带院子,尽管院子小的只有三四米长,也方便多了。王芳二十七八岁的样子,待业青年,就在她们绣坊学的手艺,入门后还曾是冯妙培训教过的。

    结果两边就客气起来了,推来让去,最终说定这一个月20块钱租金,王芳一直说怎么好意思收钱。

    主人搬走几个月了,大家就一起动手先打扫一下。冯妙和邱小婵、王芳在屋里扫尘擦桌子,俩小子就跑去打扫院子,嘻嘻哈哈地一边玩,一边干活也不敷衍,把院子里雨季新长出来的小杂草和青苔湿滑的角角落落都清理了。

    “冯妙姐,你家两个儿子可不娇气,我听说你带他们来,我还说大城市的孩子不知道住不住的惯呢,尤其这临河的房子蚊虫多。”

    “他们倒是想娇气呢,还得有人娇气他呀。”冯妙笑,又讨论了半天防虫驱蚊。

    冯妙跟王芳聊起来,得知这房子主人也不会长期留着,打算是要卖的,只是这样的老房子并不好卖一般人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钱,能一下子拿出大笔钱的人又更钟情市中心钢筋水泥的新楼房,不爱买这种老房子。

    王芳表哥大约算是高考恢复后的第一批留学生,在国外拿到了工作签证,毕竟刚开始手头也拮据,一个老母亲接去了,也就想把这房子卖点钱。

    “我姨妈不让他卖,说落叶归根早晚要回来的,他就说有人买合适就卖掉算了,哪八辈子还回来呀,就算将来哪天还回来,也不会让我姨妈再来住这么老旧的房子。”王芳笑道,“其实你说我姨妈,一个儿子定居国外了,她还回来干什么呀,我看也就想想罢了。”

    “老人总是这样,总想着落叶归根。”冯妙笑道。

    收拾打扫一番,通通风,主人家之前的锅碗炊具都装进纸箱里存着了,王芳叫她只管拿出来用,冯妙也没去翻找,安置好以后把门窗打开通风,便带着俩小子上街采购,买了两套新的床单枕头和毛毯,简单能应付的锅碗瓢勺,还有必不可少的驱蚊防虫的东西。

    娘仨就这么住下来了。

    绣坊那边渐渐也不

    怎么用她亲自培训绣娘了,邱小婵带着几名绣技比较好的骨干,平时就把这些工作都做了。冯妙这个合伙老板反倒清闲不少,她现在来,一方面尽一尽“合伙人”的义务,关心一下绣坊的经营管理,然后就把注意力都放在了缂丝上。

    依旧是她的老本行,冯妙带着几位缂丝艺人吸收教给年轻人,恢复传统工艺,传承这门古老的手艺,培养扩大队伍。

    至于两个半大小子,冯妙忙起来也不怎么管他们,起先没让他们乱跑,给他们划定了个范围和时间,除了每天固定的学习任务,兄弟俩白天就先以这房子为圆点,以到绣坊这段距离为半径,兴致勃勃地开始探索新世界。

    没有一个星期,俩熊孩子差不多就把周围都摸熟了,熟到知道巷子口小卖部老板家的狗叫旺财,甚至跟周围的半大孩子都混熟了,看见邻居家老奶奶还会熟络地打个招呼。

    于是冯妙便允许他们自己做一个旅游攻略,兄弟俩结伴,坐公交车开始逛这座城市。

    晚上娘仨也会一起出去,散散步消消闲,熊孩子一路嬉闹地走过小桥,去远一些的河埠头寻觅好吃的江南美食。

    吃完了散步回来,路过电话亭的时候就进去给家里打个电话。方冀南说:“你别让他们自己出去远了,到底才十二三岁,初生牛犊不怕虎,狗屁不懂的小孩,万一有个什么叫大人不放心的。”

    大子二子就凑在妈妈旁边,二子还搂着冯妙后腰把耳朵贴在话筒上,听见亲爹这话气得哼了一声。

    “什么人呀,是亲爸吗,居然说我们狗屁不懂。”二子扭头告诉大子。

    大子:“哈哈哈哈别理他,他一个人在家憋的呗。”

    “也就限制在白天主城区,去过几个人多的景点或者去书店。”冯妙笑道,“我跟他们说了,去哪儿先跟我报备好,做好攻略我通过了才行,不能偏离既定路线,吃什么玩什么都提前规划好,规定时间原路返回。周边远一点的地方都是我跟他们一起去。”

    二子抱着妈妈脖子把嘴凑到话筒边,故意喊:“爸爸,我们

    明天要去湖边玩,再吃个松鼠桂鱼。妈妈已经批准了。”

    “你们娘仨过得还真舒服。”方冀南嘀咕一句,就很不想理他们,把电话挂了。

    大子二子第二天当真去游湖坐船,吃了松鼠桂鱼,回来后说想去远一点的城外爬山,冯妙便说等她这两天抽个空,一起去。

    可没想到,冯妙的时间还没抽出来,星期六下午方冀南到了。

    这货也没提前打个招呼,就那么突然出现在绣坊。冯妙正在绣坊的二楼给几个年轻人指点缂丝,有工作人员上来喊她,说有一位“方先生”找她。

    冯妙还疑惑了一下,下楼一看,这货背着个不大的旅行包,瞧见她下来了,傲娇地抬起下巴看她,干了一件得意事情似的,笑得见牙不见眼。

    “你怎么来了,怎么来的?”冯妙一脸意外地走下楼梯。

    “长翅膀飞来的。”方冀南道。

    “出差?”

    当着有其他人在场,方冀南就含糊嗯了一声,冯妙一听就知道有问题,再一想明天星期天,心说这货还真能干出这么幼稚的事情来。

    祝明芳在楼上刺绣工作室,冯妙就随手叫了个人:“小王,你去楼上告诉祝老师一声,也告诉缂丝的周老师一声,我有事先走了。”

    “冯老师你去忙吧,我这就去。”那姑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