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呵呵!”

    “好的,这个校长我当了!谢谢你。”孔德慧听了英南的解释,顿时兴奋得有点坐不住了,连小脸都红扑扑地,连忙答应下来。

    “李大哥,你的意见呢?”孔德慧是李忠的女朋友,英南总得征求一下李忠的看法。

    “小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吧!嘿嘿!”李忠表示服从领导,看着孔德慧兴奋地表情心里也是非常痛快。

    “好。嫂子就这么说定了。学校的工程早就在进行,你明天就可以上任了。从现在起,学校这一大摊子事情就全靠你了。公司除了基建所用资金之外,另外拨给你五百万,用作先期周转的资金。先把学校的管理层框架支起来,然后的事情你就看着办吧!”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向来是英南用人的准绳。孔德慧既然与李忠都准备那啥了,英南对孔德慧再不放心,也就显得太小气。学校一切事宜刚刚起步,英南计划中的学校规模大和标准又高,给孔德慧五百万恐怕也不够用。但是支撑管理层和骨干教师的招聘,以及孔德慧去考察学习学校管理等等初步的周转应该没什么问题了。

    英南见孔德慧感激地点了点头,微微一笑接着说:“嫂子,目前国内教育体制的应试教育模式,对孩子们的成长和素质发展很不利。我们既然是私立学校,可以有所突破。对传统教育要批判的继承。这点我相信你比我的认识要深刻得多。至于如何发展咱们的学校,你可以先考虑一下,拿出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来。一切你就做主吧。不过,我只想提两条意见,为了孩子们,我们别怕花钱,该花的要钱,别心疼。另外一条,就是我希望咱们学校培养出来的孩子们,第一身体要健康,第二要有自己的志向,最好是具备一些实现自己理想的基本素质。”

    英南准备建的学校一直九年级,孩子们毕业的时候已经十四五岁,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放在第一位根本没必要解释。让孩子们从小立志,去为自己的志向而努力,为自己将来喜欢什么行业,做什么样的人去学习,这是英南多年来对国内教育的一个期望和梦想。

    第1卷第373章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第373章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孔德慧毕竟是专业出身,显然对教育口的事情非常熟悉,对国内的教育现状也有很多的担忧和不满。听了英南的两点建议之后,遇到知音般地对英南的办学思想表示相当地赞同。同时,她也来了情绪,话匣子一打开,就滔滔不绝地跟英南说了一大堆想法。针砭时弊、品头论足很有自己的思想和见地。

    如今社会是信息的大爆炸时代,多渠道多手段的快速采集信息的方式,让孩子们接受了庞杂的大量各类信息。由于孩子们好奇心的驱使,或者是在家庭和环境的耳融目染中,这些信息和知识不分良莠地灌进孩子们的脑子里,造成孩子们心理上早熟的现象非常严重。成熟的年龄一下提前了好几年,几乎从四、五年级开始就有了各种各样对未来的憧憬和幻想。

    但这只是一种朦胧和肤浅地想象而已,还很天真很不成熟。乃至于大部分孩子沉迷与幻想之中不能自拔,忽略了实现梦想的艰苦过程,直接幻想美好的结果。认为实现梦想的最大障碍是年龄的问题,而不愿意承认自己本身的能力和素质才是实现理想的基础,更不愿意脚踏实地地去学习和研读自己需要的那些东西和文化课,去增加实现自己梦想的筹码。或者是一味被动地遵从家长和老师的督促、教导去学习去看书,去参加各种各样的考试。而完全不知自己所学为啥,苦读的出路何在。这是大部分孩子们面临的悲哀,也是国内大多数家长和老师们的悲哀。

    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才是最需要家长和老师们去引导和校正的时期。有了对生活切身的了解对将来自己所从事工作的认识和体会,才能对将来走上社会以后的生存方式有压力感和竞争意识;因为自身的需要,才是一个人成长和学习内在的真正动力。家长们的殷切期望和老师们的苦口婆心只是外因,恐怕对孩子们枯燥的长期说教,会适得其反,更加难以避免地增加他们的逆反心理。

    英南对小学初中阶段的素质教育、志趣教育纸上谈兵的做法深有体会和感触。正是基于这种想要有所改变的目的,英南才有自己建学校的念头。他有自己的公司和产业基地,随时可以让孩子们去参加力所能及地劳动和实践,让孩子们去亲身观察和体验生活的艰辛,以及生存的根本意义。让他们理解任何一项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都需要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否则就干不好,就干不成。让孩子们从真刀实枪的劳动中、在实践的体验中去感悟自己的未来,去领悟自己人生的追求是什么?需要哪些知识和能力作为实现自己追求的基础。尽量让这些孩子们早立志,立大志。让这种志趣的确立从小成为他们学习和生活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