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经过三年的发展,肃州城已经繁华无比。

    城内道路四通八达,酒楼客栈鳞次栉比,东西南北四大集市。城中央是个巨大的广场,广场上摆放着造型各异的石雕,往里走是一个个的小亭子,供人游玩累了歇息,再往里走是个圆顶的大会场。像这样的会场,在东西南北各城也有一座,每到节日,都会请戏班子过来唱戏。

    除此之外,肃州城墙外又新起了一圈水泥壁,这水泥结实,耐火烧,还光滑,是一大防御利器。

    肃州城郊外的各个村子,按照林平安给出的碉堡图纸,垒起了一座座坚实的堡垒。即便外族的骑兵逼到村子外,那也是完全不怕的,只需在高塔上燃起狼烟,肃州城内的守军便可看到,前去支援。

    不仅这些表面上看着变化大,地里种的庄稼也变了一通,土豆、红薯、玉米、大豆等等,还有新式的蔬菜例如番茄。即便肃州的气候苦寒也不怕,可以搭个搭棚,不管春东都可以种植,无论何时都是新鲜的。

    还有新式农具,耕种犁地浇水。不仅年年粮食丰收,就连肉也不必省着吃,猪羊鸡兔,各种系统的养殖方法全都在各大书铺上售卖。即便不认字也没关系,各个村子可以派人去府衙的养殖场学习,回来后再交给村民。

    如今的肃州城内,百姓安乐富足,家家户户种植养殖两手抓,吃喝不愁。手中银钱也足,有时候来城内转上一圈,便可尝到许多口味的小吃。再去热闹的街市铺子里转一转,还可以买到南边来的小玩意,这都是南来北往的商队送过来的。

    衣食住行,还差交通工具这一项,林平安又摸出来一张自行车的图纸。这自行车被做出来后,那可是在肃州城掀起一阵大波浪。无论男女,只要试过一次,都为自行车着迷。自打有了自行车,府衙的官吏衙役每日点卯都早了一刻钟。

    不过这有好处就有坏处,不少人爱上了骑自行车这种风驰电掣的感觉,曾一度在大道上飙车,被林渊带着人当场抓获,并规定,日后城内骑车不能过快。这个‘快’是个什么程度的快,就要百姓们自己琢磨了,若是被衙役抓到,那可是要关押三天的!

    百姓生活富足了,就有些人琢磨着是不是要把孩子送到学堂去,即便不能像林知府一样有本事,可读书明理,也是有大用处的。

    这点,颜希月早就想到了,林渊也早就着手建立肃州城大学堂。

    学堂聘请了许多有功名的夫子,举人进士也是有的,如今肃州城与以往大不同,即便是京城,也不敢说能比肃州繁华。文人雅客向来最爱这繁华之地,不消林渊刻意去张扬,小道消息刚传出去,已经有许多人前来应聘夫子。

    学堂内不仅开设文科,还开设武科,毕竟肃州城守军这么好的资源不利用实在可惜。况且这肃州城与别处不同,时时面临外族的威胁,相比科举,大部分还是倾向于投军杀敌。

    若是能从小就接受肃州守军的指导,以后从军,也能多杀几个外族人。

    说道肃州城守军,这三年来,他们手上用来上阵杀敌的武器已经更新换代好几次,弩弓、唐刀、长戟等等,挑个顺手的上阵杀敌简直就跟砍白菜一样。

    三年任期一到,林渊没有任何疑问,在官员考核中为优,被皇帝一道圣旨召回京中授工部尚书一职。

    从从三品到从一品,这跨度不可谓不大,一时言官御史无不谏言,但被皇帝一句‘汝可为渊所为’给堵死了。

    不行就别逼逼,当日谏言的朝臣被皇帝这直白的话给气得脸都发青了。

    但他也实在说不出什么劝阻的理由,难道说他们如今地上踩的路是用人林渊的水泥方子铺出来的吗?难道说如今家里餐桌上日日都有的土豆辣椒红柿是人家林渊找到的吗?难道说如今他们上下朝骑的都是林渊想出来的自行车吗?

    这还说啥呀说!

    根本就没的说。

    林渊离开肃州那天,肃州百姓挤在城门,手上提着自家产的东西,扒拉着林渊的轿子企图阻止其离任。

    林渊无奈,只能从轿里出来安抚百姓,“大家稍安勿躁,林某先在这里谢谢大家。此番林某去京,接任肃州知府的人选,圣上已经定下。皇上圣明,指的是一位为民谋利的父母官。若是诸位担心日后,那大可不必。林某此三年在肃州城所有举措,皆是受到圣上指示,圣上一心体谅百姓,所以才有了如今肃州城的繁华。”

    说着,他撩起袍子,冲着皇宫的方向跪下磕头。

    底下的老百姓也纷纷跪地磕头,高喊,“圣上英明,皇恩浩荡,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随行考察的官员和内监们本以为可以抓到这位炽手可热的官员的把柄了,没想到人家脑子转得快,三两下就把一身的功劳舍去,冠以皇上的名号,略施小计就为皇上赚了一波民心。

    这手段,不怪人家是皇帝面前的大红人,不怪他能以一农家子身份走到如今的地步。

    都说穷人乍富,眼界小,可人家是真有脑子,知道自己想要走得更长远,只有圣心是最重要的,更清楚自己的身份不过是皇帝的一个臣子,可有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