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现在已是三月间,天气渐暖,人们也都脱下厚重的棉衣,换上了夹衣,甚至有不怕冷的已经穿上了单衣。

    林府的两个小宝贝也已经七个多月了,早就能坐直身子玩耍,现在两个小手特别不安分,一不留神就抓起东西往嘴里塞。

    前些日子两个孩子都先后长出了两颗乳牙,林慧就让厨房每日做些米糊和蒸蛋让人喂给孩子们吃,林老爷不以为然,觉得有两个奶娘在,孩子们不会缺嘴,不至于要吃这些。

    但林慧毕竟是亲娘,总归是对孩子好,又加上两个孩子也吃的香甜,身上都肉乎乎的,他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林老爷现在把家里是生意都交给了林慧管理,他就安心的做起了老太爷,每日含饴弄孙,好不快活。

    原本他是想用这个为难林慧一番的,好让她知道经营家业不易,主动退去那不嫁的心思。

    没想到林慧竟适应的很好,不止能看的懂账,竟还能找出账本里的漏洞,有时还能提出一些有见地的提议,连多年的掌柜们的都夸赞,言说大小姐心思精巧。

    不止如此,林慧还改进了记账方式,让家里和铺子里都采用一个什么复式记账法,还教给掌柜的一种叫做“西洋数字”的计数方式,教他们绘制表格,这样一来,店里的货物进出都更加清楚明了,记起来也更简便。

    这一连串的改进措施都让众多掌柜咂舌,有觉得这样更方便快捷的,自然也有觉得不习惯的,认为还是用老一套的办法更好,所以就有人来找林老爷诉苦,说大小姐这么搞,下头人没法做事啊。

    林老爷能说什么,林慧说的那一套其实他也看过,虽然初期适应学习需要一段时间,但是长久下来,是对经营有利的,账务更清晰明了,杜绝了底下人做假账的可能。

    既然是女儿要全力推行的,而且对自家有利,他自然要全力支持,因此林老爷虽然委婉,却坚定的劝走了来说情的掌柜,说这事大小姐做主,一切都听大小姐的。

    那掌柜无奈,只能听令整改,按林慧吩咐的做。

    其实关于林老爷要将家业交给林慧的说法整个永宁县早就议论纷纷,连远在乡下的李固父母也知晓了消息。

    自二儿子被流放的时候,老两口卖了几亩地去给李固打点,让他在路上过的好点,就彻底的惹怒了大儿子和儿媳。

    大儿子李勇只是老实,并不是傻,对于自家父母一贯偏心二弟的行为其实他心里也有数,但是苦于他嘴笨,不会表达,即使有不满也只是藏在心里,后来二弟入赘去了林家,他就更不能提了。

    可是,后来二弟犯了大错,被流放到不知几千里外的崖州,听人说没有大赦,肯定是回不来了。

    更严重的是,因为二弟的所作所为得罪了林家,林家就派人把家里好些值钱的东西都拿走了,虽然原本也是从林家出来的,但是看这样子,林家是因二弟而记恨上自家了,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再支使人前来报复。

    自家只是普通的农户,听说林家可是和县令老爷都是有交情的,想毁了李家,那恐怕是轻而易举。

    李勇和婆娘钱氏都正惶恐的时候,偏偏李家父母心疼即将被流放的小儿子,急于为他打点,但是由于家里已经没了银钱,值钱的东西也被林家收回去了,竟打起了田地的主意,家里有十六亩地呢,卖上几亩也还剩不少。

    于是,李家父母背着大儿子卖了家里六亩地,换成了银钱打点流放的公差。

    等李勇和钱氏知道此事的时候,钱已经到了官差的手里,地契也在衙门过了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