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王科长一行人自己开车,老杜同志开着米段的车,前后脚来到了校门口的小卖铺。

    还没到放学的时间,商店还稍显冷清。

    “杜厂长,这个位置不错啊!正在校门口对面,生意应该不错吧?”

    下了车,王科长到不着急进去,反而是站在门口打量了一番。

    “嗯,每天放学都挺忙的,咱们也是薄利多销,卖的就是货真价实!”

    老杜同志给自家商店做着广告。

    “米段,一块进去看看?”

    “走吧,咱们一块!”

    老杜同志一行人鱼贯而入。

    “老杜,这是?”

    刚刚进屋,杜晨老妈听到声音也迎了出来。

    “王科长,米段,这是我媳妇儿,任素荣。”

    “媳妇儿,这是分局王科长,这是米段!”

    老杜同志分别介绍着。

    “杜厂长,方便给我们看看你家两个儿子出版的图书吗?”

    张俊峰没忘了这次过来的目的。

    杜晨老妈听到,直接去屋里翻找起来。

    不一会儿,杜晨老妈便拿出杜晨曾经发表过的文章,以及刚刚出版的图书。

    王科长米段都好奇外加震惊的看着面前一摞图书,还有杂志社的回信,这些东西杜晨老妈都保存的非常好。

    “杜厂长,了不起啊!两个儿子培养的这么棒!”

    王科长一边仔细的翻着书,一边冲老杜同志竖起了大拇指。

    “老杜,你这藏的可真够深的啊,不是这次出书,我看大家都不知道你儿子居然发表过这么多的文章了!”

    米段也是惊奇的说道,平常只觉得老杜是挺灵醒一个人,而且做人做事也颇合自己胃口,但是没想到两个儿子也培养的这么优秀。

    “杜厂长,这篇文章是最早发布的吗?”

    张俊峰注意到一篇文章《我的爸爸》,而且看日期应该是第一篇发表的。

    老杜同志定睛一看,肯定了张俊峰的疑惑。

    “方便我拍一下吗?”

    “可以啊,这些随意拍!”

    得到老杜同志的同意后,张俊峰将杜晨的第一篇作文从头到尾拍了下来。这篇文章能让老杜同志的形象更加丰满。

    接着,老杜同志又在商店接受了张俊峰的采访,包括杜晨老妈也回答了许多问题。

    ……

    “老杜,给你,采访已经见报了!”

    没几天,米段将好几份报纸给老杜同志送到了修理厂,里面就有老杜同志的专访。

    《新时代的工人兄弟——专访工务杜建业》,新一期分局的《铁路新闻》开篇就是老杜同志的专访。

    老杜同志看着新闻里的自己有些脸红,但还是爱不释手,这可是开天荒第一次啊,第一次自己上了报纸,虽然只是铁路自己的报纸,那也是上了报纸啊。

    “叮铃铃~”

    “喂,哪位?”

    听到电话声,老杜同志顺手接起来。

    “我,老丁!可以啊老杜,上报纸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