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报告!”门外传来了传令兵的敲门声。

    “请进。”陈羲正在地图面前思索形势,凌基元的进攻计划已经打乱了他原本的部署。

    在有了这么一个意外的盟友的情况下,革命军应该能够凭借着现有的军队,解放更多的地区,占据更多的利益。

    “指挥官,这里是王团长从前线传回来的电报。”传令兵上前几步,将手中的文件夹双手递给了他。

    “前线传回来的电报?”陈羲心生疑问,从第一团出发,到现在也不过是一个多小时,按照预想,现在不过是刚刚到达平武县的外围基地,正在准备进攻,怎么会突然间发电报过来。

    莫非是发生了什么意料之外的事情?

    陈羲赶忙接过文件夹,急匆匆的浏览着。

    只是越看,他的脸色就变得越加古怪,直到将整篇战报看完,这才一言不发的坐到椅子上。

    办公室中的沉默震耳欲聋,但是陈羲大脑中的思维风暴却尚未停止。

    若是想要形象的表达他此时的想法的话,那只能是

    “啊?”

    第一团中的装甲车只有五辆,是隶属于侦察部队的快速移动工具,这次也发挥的是为大部队的探路作用。

    只是没想到在正面遭遇敌人大部队的时候遇到了如此奇妙的作用。

    事实上也确实是有点巧合在这之中的。

    陈羲此前一直是在高估敌人的,记忆中那“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中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的铁血形象,一直都使他对川军抱有着深深地敬意,内心深处也从未把他们当做弱者对待。

    并且,川军的装备差,说的是抗战时的川军,在31年之前,川蜀有着当时东土数一数二的大型兵工厂——第二十一军修械所。

    这是当时东土排名第三的军工厂,除了重武器之外,轻武器的生产、研究上,甚至部分超过了汉阳兵工厂。

    装备差,是有两个原因,一是二十年代扩军严重,武器需求增加导致的质量下滑;而是因为30年省内混战导致的兵工厂受损。

    共同作用之下,才有了川军装备差的共识。

    而这场战斗中的另一个巧合,则是来源于敌人的配合。

    敌团长王海的带兵水平还是相当不错的,这一点能从敌军处于遭遇战这种大劣势的战斗中,还能够组织起不少士兵继续战斗就能够看出。

    但是奈何他遭遇的是领先于时代几十年的装备与战术。

    在这个时代的东土,平武边界到县城的这二十公里,急行军需要三个小时,而急行军之后还不能立马投入战斗(志愿军是论外);而常行军需要的时间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