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回到家,知青办的下乡通知也到了。果然不近,黑市的建设兵团。

    好消息是那边知青可多了,坏消息是那边可苦了。

    其实赵媛还好,她提前打听过了,那边苦是苦,但那边确实物产丰富。她如果真豁的出去,那她在那边积攒第一桶金不成问题。

    另外,现在是72年。那边初期建设已经投入了很多人了。可以说最艰苦的时候,她并没有赶上。只要她不娇气,适应生活并不难。知道的多了,心里反而没半年前那么怕了。

    倒是赵母,看到地方,红了眼眶,表露出一些慈母心来。

    当天晚上拉她到他们夫妻俩那屋,又给了她五张大团结和一些全国通用票。絮絮叨叨了很多原来的赵媛小时候的事,又说她心里苦,让到地方记得勤写信。最后说她也是没办法,让赵媛别怨她。

    她又不是原主,她有啥立场说怨不怨她妈?只能看在大团结的面子上,低着头,含着掐大腿逼出来的眼泪装鹌鹑。

    最后母女相顾无言,等她回屋,她那中二弟弟赵军倒是给了她一点惊喜或者说惊吓。

    “二姐,这些是我攒的零花钱,给你。等我当兵了,我去给你撑腰。”男孩介于童音跟少年音之间的音色不算难听。

    捏着手里的毛票,看着这个只到自己胸口的小豆丁。赵媛忽然想捏捏那肉乎乎的小脸蛋子。然后她就这么做了。上一秒还好弟弟挂的小孩瞬间炸毛了。

    嗯,很好,很赵军。钱她收了,后面咋样看他表现。这算是这半年里,姐弟俩最亲密的互动了。

    第二天上午的车票,赵媛照常起床收拾。赵父请假还借了自行车来送她去车站。赵妈烙了油饼,煮了俩鸡蛋给她拿铝饭盒放好。

    外面天不错,没到特别热的时候,也没下雨。天空蓝的挺清透。

    这边收拾的差不多了。赵媛她姐进门了。跟她说了会儿话,也是她妈那一套嗑,她命苦,妈命苦,别怨赵家。然后当着她妈的面塞给她五块钱。赵媛一样没推辞,弄好,拿上行李跟赵父去了车站。

    到车站拿了自己的车票,赵媛没让赵父送上车。站台票得两毛钱。她不能崩人设。

    “爸,你回吧。”赵父第二回正视自己这个二闺女。上一次还是她主动说下乡的时候。

    他记得二闺女一直是低着头的。话不多,存在感很低。如今一看也长到他肩膀了。啥时候长这么大了?再看这眉眼,似乎跟他跟她妈都不太像。又有点像。

    其实赵媛长开之后还是可以的,算是清秀。没赵妈好看,但她眉宇间没有赵妈那股子祥林嫂的愁苦劲儿。也没有原来那么畏畏缩缩的。

    本来赵父这一停,她还以为有啥意外惊喜。结果赵父瞅她半天,说了句“欸。”一摆手让她进站。就这?就这?

    行吧,反正她是没什么离愁别绪。毕竟不是她爸妈,顶多算是半年的室友。她默默搭点东西就当房租了。再多顶个下乡名额算替原主还的。

    背起大包裹,提着小包裹。赵媛走的气宇轩昂。从此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