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天津府。

    李贤双手背在身后,没和其他知府一样,高坐垂堂,而是对天津各个厂区和各种工地进行视察。

    作为大明最早的试验地区,治安司、治安所的设立,让知府的工作量少了许多。

    这也让李贤可以将重心放在经济发展之上。

    石砖街道被街边的商户洒了水渍,避免道路有飞尘。

    站在工地前,身旁一个戴着竹编安全帽,看似工人,其实是工部下放的监工,指着前方,向李贤讲解着:“这边是宿舍,按京城景泰学校的规格建造,但规模比京城还要大上许多。”

    “大概多久能完工?”

    李贤看到的,是被人工挖出来的地基,丝毫看不出学校的样子。

    当前学校建设和厂房建设不一样,厂房多是单层,只需要给砖墙挖好沟壑就可以开始垒砌墙砖,而学校这类高层建筑,就需要挖出足够深度的地基。

    “年底可以完工,明年便能招生。”

    监工的皮肤黝黑,丝毫没有官员的形象,面对李贤的问话,笑呵呵回答着。

    “这些工人都核实过了吗?”

    李贤看向基坑中正在不断挖土的工人,按照现在大明政策,这类工人主要是面向流民,以法不既往的原则,吸收流民留在京畿,也是对地方土地兼并的一种打击。

    豪强能肆无忌惮的兼并土地,其中原因之一便是农户变成佃户,就算逃成流民,被找到之后也只能遣返回本地。

    这样根深蒂固的土地束缚,无论他们怎么做,都不怕没人帮他们种地。

    朝廷清理了一波田册,也只能做到还给一部分人,至于流民,对于地方的失望,如果当地豪强没有被处置,那么他们也不敢回乡。

    再者,京畿发展正是需要人力的时候,折中的做法,便是忽略掉一些法规,给流民一个正式的新身份。

    说到底还是天高皇帝远,在军队那些新退役的人准备好之前,就只能这么做。

    “皆是核查清楚,且工人之间都有互保。”

    监工点头回答着:“现在天津到处都在施工,最缺的就是施力气的人,商会那边还有组织从乡下进城务工的,都有在府衙登记档案。”

    连带着政策的支持,李贤感觉做起事情,比以前顺畅多了。

    “要注意施工安全,建材也要严抓,若是偷工减料,你知道后果,这可都是未来的苗子,要是出了大事,谁都担不起。”

    这话李贤最近不知道说了多少遍了。

    “知府大人,这谁都知道,学校承建方是圣上,出资方是户部,还有自己的审计,商会那边,或许会收些人头费,但其他的,没人敢动心思。”

    监工摸了摸自己的脖子,来视察学校的,可不仅仅是知府,连带着,工部、户部还有圣人的人,都会不定时过来看一下。

    当然,李贤会如此说,也是因为天津存在着私人施工队,那些便是部分商会拉过来的人头,开展施工可没有像这里要求高。

    又转了食堂和其他地区,李贤才从工地离开。

    “知府大人,接下去是去天津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