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大明的海商成群结队通过渤海,有的直接面向朝鲜,而有的去了东瀛。

    渤海一带,大明战舰不断探索着前进,除了福船,还有各种型号的军用船只在渤海穿梭。

    石亨在备倭城就能看到时不时路过的商船。

    作为渤海门户,石亨看着商船,就好像看着满载的宝箱,但检查过后,都有勘合,只能无奈叹气。

    不过,他相信,肯定会有没有勘合的商船出现,这还仅仅是刚开始。

    当麻达二郎站在港口,眼中却满是忧愁。

    以往大明海商多是走私,和朝廷的交集并不多,所以海商对于海外的情报,朝廷并不了解。

    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他必须尽快报效国家,没错,就是大明。

    麻达二郎找来了石亨,一脸为难说道:“石大人,外臣有事上奏。”

    “奏就奏,找某干嘛?”

    石亨现在的心思都挂念在军港和船坞上面,和一个倭人,感觉没什么好说的,

    “石大人,其,其实,倭国现在处于内乱之中,各大名支持不同伪皇,如同咱华夏之战国。”

    心态的变化,麻达二郎说起来也得心应手,没等石亨回复,继续道:“因而倭国无法控制倭寇,毕竟倭寇乃是不同大名所指示,不止是长岛上,还有浙江舟山,福建东番,都有倭寇。”

    说完后,麻达二郎长长呼出一口气,看向石亨,说道:“外臣想将此事上奏朝廷,不知石大人以为如何?”

    石亨捏着下巴,探寻的看着麻达二郎。

    之前那些倭寇的审讯,石亨也知道一些,比如浙商和倭寇有所勾结,比如东番似乎有蒲氏余孽再次兴风作浪。

    “你不想当外臣了?”

    石亨咧嘴问道。

    麻达二郎非常正式地点头道:“回大人,倭国怀威而不怀德,早在立日本之名,便心生歹意,自命天皇,称日出之国,可见其异心,外臣不过是弃暗投明罢了。”

    外国人在大明朝当官,可以有。

    历史上有个叫金涛的高丽人,就曾通过了科举考试,太祖命他为东昌府安丘县丞,他以不通华言且亲老为由推辞,回家当了右司谏。

    大明的科举,可不是只针对华夏人,连带着周边的小国,都会有科举诏,当地人从乡试开始考,考到京城来。

    金涛在大明只能当县丞,回去就能做朝官,可谓是宁当鸡头,不作凤尾了。

    现阶段的海归,从华夏离开的留学生,基本到当地都有很不错的待遇。

    留在华夏的也有很多,但能通过科举脱颖而出的终归是少数。

    东番蒲氏,原本是在泉州的海商,大食香料商人。

    宋末,因助平海寇有功,官至福建安抚沿海制置使,后又授福建、广东招抚使,统领闽、广海舶。

    德佑二年,景炎帝在文臣武将的护驾下航海逃亡至泉州,蒲寿庚闭门不纳,张世杰掠走蒲寿庚大量船舶物资,而蒲寿庚尽杀南外宗室与在泉州之士大夫并淮军,十二月初八向元献降表。

    最后,便有了文天祥被俘,陆秀夫与宋末帝赵昺带着十数万大宋忠骨在崖山跳海而亡的结局。

    泉州蒲氏世受皇恩,却在最后给了宋末帝皇最为沉痛的一击。

    虽然蒲寿庚降元维护了自己家族利益,但是,如此的臣子,自然不受人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