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面对如此顽固的74军部队,进攻的我军战士也杀红了眼,不顾一切的冲击对方防线,甚至双方多次短兵相接。

    我军每攻下敌人的一处阵地,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而且刚占领阵地,敌人的反扑立刻就到了。

    甚至出现了每一座楼房都要反复争夺,几易其手。

    而我军的火力优势在此面前又无法发挥,远程火炮、大口径火炮都成了摆设,只能靠步兵用冲锋枪和手榴弹与敌人去争夺。

    自己的部队,实在不忍心对自己的城市狂轰滥炸。

    针对这种情况,赶紧传令到基层部队,并召集从连到师的各级军事会议,总结之前的经验教训,制定下一步的进攻打法。

    经过层层讨论上报,最后总结了如下几条教训:

    第一,进攻缺乏协同。各连队甚至各排各打各的,无法形成协同攻击。对一点的攻击,甚至都会出现各自为战的局面,无法同时发动攻击。即使攻击得手,由于缺乏协同,后续梯队也不能及时跟进,造成辛辛苦苦拿下来的阵地,在敌人的反击当中又被夺了回去。究其原因,跟进入巷战后部队建制被打乱有很大关系。

    毕竟分属不同团甚至师的连队,不经过上级协调,是很难统一指挥的。

    第二,步炮坦协同不利,炮兵没有发挥应有的直射作用。在敌人缺乏重火力的情况下,应该大胆的将坦克、火炮推进到直瞄位置,掩护步兵进攻。

    第三,进攻部队急于求成,总想一鼓作气拿下阵地。这都是由于之前作战进展太顺利,产生了轻敌冒进、骄傲急躁的心理所致。

    针对这些情况,很快制定出了应对的战术策略:

    第一,将敌人紧密包围起来,修建工事,严防敌人突围或者互相打通联系,首先将敌牢牢困住。

    第二,在此基础上,采取分片包干的策略。即各师、各团、各营根据街道等将敌人划分开来,承包负责。一改之前哪里有敌人、哪里有枪声,大家就涌向哪里的混战打法。

    第三,重新安排装甲部队和炮兵的配属,直接配属到连一级,以坦克在前面掩护、步兵在后面跟随,最后是炮兵进行火力支援的协同战术。

    第四,注重防化、工兵与步兵的兵种协同,用好爆破、火烧、烟熏等多种手段进行城市攻坚。

    第五,发扬我军擅长的掏墙打洞攻击战术。甚至可以采取掘壕而进的堑壕作业攻击,尽可能避免在敌的猛烈火力之下的强攻。

    第六,一线攻击部队,必须佩戴钢盔、防弹背心等防护装备,尽可能地降低伤亡。

    第七,物资保障及预备队必须充足,防止出现关键时刻弹药跟不上或者缺乏后续部队投入的情况。

    最后,尤其着重强调了第八点:彻底打垮74军已经胜利在望了,我们要有一点耐心,不要做无谓的牺牲。

    在此指导思想之下,部队全线停止进攻三天,进行各种准备工作。

    一方面进行各种战术演练,一方面进行各种抵近侦察。

    同时,炮兵也没闲着,集中各种火炮对敌人盘踞的目标进行反复炮击。

    三天后,部队再次发动全线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