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虽然未有谋面却似一见如故多年老友,心中像是挤压了好多话让信纸都是无法承载,渴望交流又无头绪可以道明心中想法。”

    “李公,是大明朝臣子楷模!”

    东宫书房。朱厚照手里拿着李介的“临终书”,失落落的坐在门槛上呆愣愣望着天空。

    七月的北京,天空好蓝,好多白云。想必,此刻的大同应该也是如此吧!

    大同传来消息,经略大同等处边务、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兼边境管理院右侍郎,李介因积劳成疾于大同病逝!

    接到通政司消息的朱厚照一直无法相信,本来因为害怕这些老臣身体出现问题,朱厚照就一直向各地派出太医看护他们的身体。尤其李介、王恕等大同官员,没想到李介还是病去了。

    虽然朱厚照与李介见面不多,但是自从李介到任大同之后就是日夜颠倒,全力谋划大同。要不是他居于大同弹压,王恕等人在大同的行事不会那么容易。

    大同的事,事实上因为李介在弘治皇帝那里如同透明一样。只是皇帝没有找到什么由头而已,不然李介兵部侍郎之身份为何一直待在大同?

    李介对于朱厚照救灾手段、边境管理院还有亲军赴边之做法很赞同。并且曾经单独上书朱厚照,详细询问了边管院具体事务。

    由此,两人书信往来起来。

    李介对于边务有着自己的看法,总的来说他拒绝被动防御,并且有意主张边镇换防事宜以此杜绝边镇被禁锢某地,从而导致边镇乱象横行、恐有失控!

    朱厚照曾对弘治皇帝说,李介这个人是个怪人一点没有文官的架子,忠心事君用心国事。弘治皇帝也说,现在兵部除了马文升能够镇住那些边将的人还就是他了。

    朱厚照将李介病逝的战情告诉了弘治皇帝也很惋惜,下旨隆重其身后事。

    次日,早朝刚刚开始,大家都是没有做好发言的前的准备的时候。老首辅便是第一个出草奏道“陛下,老臣老朽,眼睛看不清了,身体更是不足理事,手连笔都拿不住了。请求陛下能够准许老臣归乡去,请陛下恩准。”

    瞬间,整个奉天门口都是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在听彼此的呼吸声。而朱厚照也是瞪大了眼睛,一脸不可思议的看着徐溥,心想着这老大人没事吧。

    怎么好好的又是提这茬啊!不是说好,可以辞去首辅还有官职,不回老家就待在京城嘛。这会子怎么又要回家了?

    “爱卿这是为何,爱卿为国柱石怎么突然要返乡了呢!若是实在苦于眼疾,大可免了朝会也不用理事,好好休整!”

    说实话,弘治皇帝是不愿意徐溥离开的,毕竟有他在,后面行事都会方便。毕竟老臣,几十年经验不是说着完的。

    “陛下,臣实在老朽了,人老如落叶啊!离开家乡四十余载了,老臣几乎忘掉乡音了。老臣还记得那年入京时,臣的母亲说会在村口等臣归去。转眼四十春秋过,老臣也想回去陪陪母亲。”

    所有人不明白老大人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场合,做这样的事,说上这样的一番话。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今日的朝会是本朝最为伤感、最为情真意切、最为触动的一次朝会了。

    很多人,一下子就是想过了当年他们入京考试的时候走过的那条路,还有路起点上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