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大明弘治十一年六月二十七,天晴,虽有微风却极为燥热,连带着人的心绪都是极为烦躁。

    下了早朝,弘治皇帝就在乾清宫中处理奏疏,朱厚照一直陪着。现在报上来的奏疏有三大项,一是关于万寿节,最多。二是全国各地的各种事务奏疏,也多且繁。三是关于西北战事的,虽少却是父子俩最为关注的。

    天气炎热,东暖阁并不适合办公处理事务。所以弘治皇帝早就是在西阁中办公,这里也由朱厚照牵头进行改造,用以降温的冰块随处可见。

    朱厚照伏在属于自己的小桌案上奋笔疾书,而弘治皇帝则是背对着他目不转睛的看着墙上的一份地图。地图上是西北最新送来的,上面的各种标注也是最新的。

    其上敌我形势一目了然,红白双方排兵布阵也是精细无比,从西北三边的破关而出的各部队如今已经进入到倦怠期了,其推进速度根本无法达到皇帝的要求。

    但,皇帝知道这已经他们最大努力了。

    “按照王越的意思,这亦不剌已经是逃脱了。这场仗也是到了结束的时候,再是拖下去崩溃的就是我们来。朕和你说话呢,你听到没有,臭小子!”

    “哎呦,哎呦,我的耳朵。父皇我听到了。西北的战事结束是好的啊,在打下去也没有多少意义了。虽然没有达到斩首数万,击溃蒙古的地步。可完成了我们的基本目的不是吗?那么接下来,父皇该考虑的不是战争的结束而是治理与巩固的开始。”

    “话说回来,大明朝这么多年来能够与蒙古人有如今这局面已经是万幸之事,且本就是事起仓促。”

    朱厚照的话弘治皇帝虽然感觉很不舒服,可这就是血淋淋的事实。大明已经不是之前大明了,但转念想一下大小松山一带、关西诸卫大明已然是进军,日后只要稳固下来就是可以牢牢掌握。而贺兰山一带与河套地区,大明能够势力渗透进去更是一番大手笔。

    而且,此战后或许边境不会一战而定。可亦不剌同巴图孟克与阿尔秃厮等势力却怎么都不可能保持原有态度,最为重要的是卜儿孩或许也只剩下与大明交好的路了。

    “你去安排一下吧,去旨三边总制府令王越仔细安排,撤回大部归建但仍需在现有取得新地之上留有充足人员值守,京营外派还有亲军府人员不是还在西北吗?就让他们去吧!”

    “另外也去旨边管院、英国公及宣大诸官,继续执行封边事宜,在朝廷正式开办西北搉场与马市之前任何物品不得出入,违者斩!”

    弘治皇帝毕竟是一位皇帝,他有着皇帝该有的前瞻性和执行力,所以他此番的安排就很好的表现出了他本人对于边境事务以及管理的态度。

    “儿臣遵旨!”

    “关于甘肃、关西、宁夏三司官员,寿儿你可有什么想法?”

    这几个地方都是新设的,虽然甘肃布政司是原先陕西行都司基础上改的。但是行都司终究与布政司有着天差地别,完整的三司才是一个完整“省”的概念。

    “吏部有名单报上,但儿臣认为还需要仔细考虑一下。三地不是内地,三司官员必须要保证忠诚又要有相关对敌经验,贸然从内地调任官员前去恐怕水土不服。故儿臣以为,三地的布政司与都司官员,令当地诸官推荐从当地官员武将升任;而按察司由中央调派。”

    “另外,三边以及宣大五镇总兵官员需要大规模调动一次,最好处置一些人。”

    “三地三司可以慢慢搭建,但事关重大所以人员安排需要仔细考虑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