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画面之中,王莽召集几名心腹大臣,商议匈奴南侵之事。

    “几位卿家,匈奴人来势汹汹,当如何是好?”

    王莽心慌意乱,全然忘记自己已经把匈奴改名为“降奴”的事情。

    几名心腹也是面面相觑。

    王邑推荐的韩威刚刚打了一个大败仗,有心想要亲自出征,又害怕自己也吃败仗,干脆闭口不言。

    几名之前的主战派大臣见王邑不开口,一个个更不会去自己找事。

    王莽无奈之下,只能将目光投向刘歆。

    “刘卿,朕悔不用你先前之言,事到如今,还请刘卿给朕想个办法。”

    刘歆原本不想开口,但见王莽这般情急,只能叹息一声。

    “臣还是之前那句话,如今国内疲敝,四夷叛乱,实在不是和匈奴人决战之时。”

    “还请陛下跟匈奴人和亲吧。”

    和亲,这不是刘歆第一次提出来。

    但这一次,没有任何人反对。

    王莽见状,便道:

    “和亲倒也无不可,只是那匈奴单于心疼爱子之死,恐怕是不愿意跟大新和亲了。”

    刘歆闻言,脸颊肌肉也是微微抽搐了一下。

    你还知道杀掉别人的儿子,当爹的会生气啊?

    刘歆无可奈何地开口:

    “那就只能想办法给匈奴单于一个交代了。”

    王莽嗯了一声,看向王邑。

    “王邑,你说吧,要怎么给匈奴人一个交代?”

    作为主战派的首领,大新王朝军方第一人,这个黑锅王邑不背是不行。

    但背也不行!

    王邑心知肚明,这黑锅一旦背上了,他就成为了对匈奴战争失败的罪魁祸首。

    官职一撸到底都是轻的,说不定还要搭上一条性命!

    王邑擦了擦汗,忙道:

    “陛下,负责处斩匈奴王子的乃是将军陈钦,就是此人自作主张,坏了大新和匈奴之间的盟约。”

    “臣以为,此事陈钦必须负责!”

    在场的都是老狐狸,一听就明白王邑的意思。

    他想要用陈钦的人头去平息匈奴人的怒火!

    王莽深吸一口气,点头道:

    “好,那就这么办。”

    “速速派人去会见匈奴单于,就说朕愿意跟他和亲,两族友好如前汉故事。”

    【在确定了背锅侠之后,王莽很快派人去和匈奴单于商谈。】

    【匈奴单于自知以匈奴人的实力并没有办法一战而灭亡新朝,故而非常痛快地同意了和亲,但也提出了两个条件。】

    王莽看着面前回来复命的使者,表情顿时阴沉。

    “送还他儿子的尸体?都已经烧干净了,还怎么送还?”

    几名心腹面面相觑。

    王邑挠了挠头,道:

    “咱们大牢之中还有一批匈奴囚犯,不如选个身材相似的,把脸给毁容了,应该就认不出来了。”

    王莽哼了一声,道:

    “脸都给毁容了,匈奴单于不得气死?到时候若是再发兵,又该如何?”

    王邑说不出话来了。

    众人一番商量,没有办法,还是只能依照王邑的办法去做。

    但匈奴单于还有另外一个条件。

    “将谋害匈奴王子登的主犯在长安公开处死,晓谕天下?”

    “混账,这怎么行!”

    王莽很生气。

    被匈奴人打进中原来,马上就要饮马黄河,已经是非常丢脸的事情了。

    若是再晓谕天下,岂不是让天下人都知道王莽朝匈奴人卑躬屈膝求和?

    王莽这个皇帝的脸面往哪搁?

    刘歆沉声道:

    “这个绝对是不行的,陛下。若是真按照匈奴单于的要求去做了,天下必定大乱啊。”

    就连刘歆这个主和派领袖,也不敢同意这种条件。

    新朝之前是哪个王朝?

    大汉!

    从汉武帝开始,匈奴人就被大汉碾压了近百年的时间。

    即便是汉平帝、汉哀帝等昏君在位时,南匈奴依旧对大汉服服帖帖,不敢有任何异动。

    王莽刚刚取代西汉建立新朝没几年,就搞出这种事情。

    普天下的老百姓怎么可能接受得了?

    华夏的老百姓,民族自尊心是非常强的。

    若是真的晓谕天下,陈钦因为杀害匈奴王子,如今匈奴人打到黄河边了所以要将其斩首,那新朝各地真的分分钟就要暴乱了。

    王莽定了定神,道:

    “对对对,绝对不行。”

    甄邯眼珠子一转,突然有了主意。

    “陛下,其实咱们可以折中一些。”

    “陈钦可以斩首,也可以晓谕天下,但罪名不能是得罪匈奴人。”

    王莽愣了一下。

    “你的意思是……”

    甄邯微微一笑。

    “我们完全可以用别的罪名将陈钦斩首啊,比如说勾结乱党妄图光复前汉。”

    “斩首了之后,也可以晓谕天下,还能顺便警告前汉余孽。”

    “至于匈奴那边,只需要派一个能说会道之人作为使者,一定能让匈奴单于无话可说。”

    王莽一拍大腿,笑道:

    “好,这个主意好。既不用丢朕的面子,又能让匈奴人满意。”

    “谁来当这个使者?”

    说着,王莽用期待的目光看向面前几名臣子。

    这几人直接慌了,不敢和王莽对视。

    匈奴人提出来的两个停战条件,王莽这边第一条是骗,第二条还是骗。

    这要是真出使了,被匈奴单于发现了,那使者就是一个当场暴毙。

    谁敢去?

    就连主和派领袖刘歆也是完全不接这个话头。

    王莽等了片刻见无人答话,不由怒了。

    “尔等不想去也就算了,推荐几个人选给朕也行啊!”

    几人闻言,又陷入踟蹰。

    在场的都是朝中大佬,势力和手下当然不缺,能说会道的也有。

    但还是那句话——使者很大可能会死!

    能说会道的人,在哪个派系之中都是急需的人才,被倚重的心腹。

    谁愿意把自家心腹派去送死?

    眼看王莽的怒火又要控制不住,王邑突然心中一动,想起一件事情了。

    那是之前在明堂里的那次……

    王邑开口道:

    “陛下,何不在太学生之中选拔?”

    “太学生?”王莽皱眉,“那只不过是一群学生,能担当这么重要的职位?”

    王邑忙道:

    “太学生都是热血之人,勇气十足。而且他们算天子门生,身份足够。”

    “最重要的是,他们肯定愿意踊跃为陛下分忧!”

    王邑的话立刻得到了其他人的附和。

    “对对对,太学生都是国家未来的栋梁,正好锻炼一下他们!”

    “王邑大人所言极是,陛下应该给年轻人一个机会。”

    这一刻,在场的新朝重臣都是同样的想法。

    自己是不会去当这个使者的,派心腹去送死也不合适。

    但派一个太学生去,那谁都没心理负担。

    不就死个初出茅庐的小子嘛。

    万一真闹出什么事情来,直接把责任往这个倒霉的太学生身上一推,就说他第一次办事不够成熟闹出祸端。

    这样子,在场几名新朝重臣完全没责任!

    王莽见几名心腹重臣都这么说,于是便点头道:

    “好吧,那立刻派人去通知太学院,让他们选拔一个,不,两个最能言善辩,而且交游广阔,心理素质强悍的人选给朕。”

    很快,一份只有两个人的名单就送到了王莽的面前。

    镜头适时放大,将王莽面前的名单呈现在金幕中。

    第一个是“刘秀。”

    第二个是“王咸。”

    两人后面,各有一行小字,简单介绍他们的籍贯来历,以及在太学之中的求学经历。

    王莽轻声念出。

    “刘秀,家住蔡阳县,丧父,由叔父抚养,乃前汉开国皇帝刘邦九世孙……”

    “王咸,济南人士,出身济南王氏大族……”

    王莽沉吟片刻,拿起手中朱笔,在其中一个名字上勾了一个。

    “就他吧,再传旨太学院,召他入宫!”

    东汉世界之中,大殿一阵哗然。

    就连刘秀本人都露出惊讶的表情,忍不住拍了一下手边的王莽脑袋。

    “好啊王莽,原来朕的名字竟然还出现在你面前过?”

    “还是这么大的事情?”

    太子刘庄忍不住道:

    “父皇应该是没去?”

    刘庄可不记得自家父皇有这种事迹。

    刘秀哈哈一笑,道:

    “确实没去,不过……”

    说到这里,刘秀笑容不知为何变得古怪。

    宋弘笑道:

    “王莽乃是汉贼,陛下的资料之中既然都写明了是高祖皇帝九世孙,王莽是定然不会让陛下去出使匈奴的。”

    耿弇也笑了,道:

    “若是当真让陛下出使,说不定陛下虎躯一震,匈奴直接全体拜服在地,跟随陛下杀入中原光复大汉,那天下人也不用再多忍受那些年的苦日子了。”

    东汉君臣闻言,齐声大笑。

    刘秀又拍了一下王莽的头颅,对着头颅感慨道:

    “你当年怎么不派朕去呢?”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王莽最终选定了王咸,这并不让人意外,姓刘的和姓王的,那当然只能是姓王的。】

    王咸是一个气宇轩昂,仪态从容的太学生,他恭恭敬敬对着王莽行礼。

    “学生王咸,见过陛下。”

    王莽咳嗽一声,将事情如此这般地和王咸说了一通,然后道:

    “这一次和亲,尔要让匈奴退居漠北,再向大新献战马万匹,牛三万头,羊十万头,并把所有劫掠的大新子民送归,明白吗?”

    王咸愣了好一会,才道:

    “陛下,这恐怕……有些难度。”

    王咸虽然是个太学生,政坛上属于菜鸟级别,但又不是傻子。

    人家匈奴都快打到黄河边上了,战争局势几乎是一边倒。

    新朝这边就一个公主和亲,匈奴人能答应这么多条件?

    那是把匈奴单于当傻子看了。

    王莽闻言大怒,皇冠下旈珠抖动,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