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在得到了皇后的谅解之后,魏子婴便开始殷殷的窃喜了起来;心安理得了之后,她便起身向那皇后行礼以求回到自己的宫中,但因为那皇后的一再盛请,她也只好是留在了这坤宁宫之中,与皇后叙茶与聊天不题......而在那皇后的引荐与穿梭之下,魏子婴才终于是融入进了那宫廷的礼乐生活当中了......

    很快的陈皇后礼待魏昭仪的事情便在这后宫之中传了开来,那宫中各院的妃嫔与佳丽们也纷纷的开始对她刮目相看了起来......你看他们相见时是拱手奉礼,去散时却又是起手作揖;但魏子婴毕竟是初入后宫,再加上涉世未深,所以尚未察觉到这其间已经开始发生的变化;又因为她没有赶赴那张顺妃的礼宴,又不愿意接受方德嫔的馈赠,于是在这后宫里面,有关于她魏昭仪的流言和蜚语也开始逐渐地增多了起来......

    而在那些流言与蜚语当中,传播的最为广泛的则主要是分为三种;一种流言当中说她魏子婴是贾府之中的祸根的;此流言中讲道——自从贾阁老收她魏子婴做了养女之后,贾家上下便波折不断,贾阁老自身也是多番蒙尘,最危难的时候几乎就要丢掉了官服与仕途等等......

    另一种流言则蔑称她魏子婴是天降的灾星;自她魏子婴被选入到了这皇宫之中以来,我大明天朝便接连遭到了那蛮虏的侵犯以及倭寇的袭扰;再加上灾荒的发生以及瘟疫的出现,如今在这偌大的京城之中,早就有了与之相关的诗话道出了这当中的原委——“万里山河遭敌乱,四海之内又灾荒;北虏南倭同进犯,皆因妖女上龙床”......

    而第三种谣传,却也是对她魏子婴来讲最为致命的一派胡言!那言中讲道——那魏子婴根本就不是我汉地九州的女子,而是那胡人所派察过来的奸细;她原本就是北元王朝鞑靼部落对我大明天子所使出的一招美人计......云云......而伴随着那些谣传与流言的疯起,就连那位已经执掌了三朝后宫与皇命的——“昭圣慈寿皇太后”也已经是觉察到了在这后宫之中正在弥漫而起的那股阴风与邪气!

    于是这位已然经历过了三朝天子而仍旧似高山与峻岭一般屹立不倒的张太后,便命令那内侍首领宣旨传昭而来——“帝王婚内之女子,宜贤良与君为配;后宫之众佳丽,更须忠贞而又纯洁...本宫为天子选淑,于大小官吏民庶善良之家,择其父母方正之户...容貌端洁,性真纯美,贤中礼度者,优酌槛选;今魏氏昭仪者,虽品相端秀,出身不凡;但身陷通敌疑云,又伴有惑君之说,故本宫思虑再三,特诏令魏氏女子者,于己宫中思过,非召不得出宫;待查明真相之后,本宫自有裁决”......

    而张太后之此举,其实根本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他真正想要去打压的却根本就不是那位名不见经传的魏昭仪,而是那位君临天下但却又是狼子野心一般的嘉靖帝!回想起当年武宗驾崩之时,因为没有子嗣,所以他张太后才与杨阁老在参照过了《皇明祖训》之后,选立出了当时还只不过是兴献王而已的朱厚熜登上了这众皇亲所觊觎已久了的皇位。但那朱厚熜在登基上位了之后,非但是不肯名正言顺的去尊奉那两位先皇,反倒是穷尽了各种心思与手段的要去为自己的生身父母追尊与加爵,从而引发了那耗时达数年之久,更是招致了天怒与人怨了的“大礼议之祸”!

    而时至今日,张太后正是看准了在这后宫之中正在祸起与风传的绝好时机,才会下令软禁了那位已经是陷入到了通敌疑云之中的魏子婴;但是他所真正的目的却是要以此为抓手来进行反扑,从而能够压制住那嘉靖帝自登基以来便日渐嚣张的不仁气焰......

    这正是

    “当朝天子中山狼,玄志未近便猖狂。”

    “骄奢yín逸荡芳艳,三截皇后赴黄梁。”

    “尔今天降凤主昭,实为太后讨不公!”

    “谁知魏式小女子,却似宫中替罪羊?”

    “天有不测风云落,人遇旦夕又何妨;”

    “到底将来会怎样,再入书中读后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