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原啸天此刻的情况倒也不完全是山海经功法之功,也有原啸天伤心欲绝、心若死灰后产生的情绪之力作用,

    《山海经》本是李沧海思念无涯子,借着玉玲珑之力,偶然创出的一门可寄托情之力的武功。

    寄之正,就如李沧海,堂皇宗师气度。得其反,则如坠魔道。

    武道一途,唯能极于情,方能极于道。

    原啸天以“逆山海经”为基,立志绝情弃爱,今后坚守此心,必能逆流而上,成就一代大魔神。

    而眼下却伤势未复,刚刚能够行走。

    原啸天来到了院中,感应到了李沧海,诸葛正,苏小妹三人。

    异常灵敏的耳朵还察觉到苏小妹跪在地上,语气平静地对李沧海说道:“我心中已无怨恨,师傅别为难她了。”

    李沧海余怒未消,自不会发向二弟子。

    苏小妹闻言眼睛大亮,欢喜道:“二师兄,你原谅我啦!”

    原啸天呵呵一笑道:“你我除了同门关系,再无瓜葛。谈不上原谅不原谅。”

    苏小妹顿时脸色一苦,意识到自己想多了。

    诸葛正扫视原啸天紧闭的双眼,心中不忍说道:“师弟这是何苦,你若真爱小妹,我让你便是了,何必自残双目呢。”

    原啸天反而安慰诸葛正道:“师兄不必介怀,前尘往事让其随风而去,你当珍惜师妹,也不要再讲让爱之语。”

    如此宽宏暖心的话语,李沧海闻之动容。

    诸葛正也终于意识到师弟遭此大变,性格竟已完全不同。

    以前冲动好强的原啸天,怕再也见不到了。

    心中愧疚更深。

    苏小妹央求道:“师傅,以后让我照顾二师兄吧。”

    李沧海没有回答她,转而问二弟子:“啸天你的意思呢?”

    “师傅,我不需要人照顾。”

    苏小妹急道:“别逞强了,你眼睛看不见,平时生活多有不便。”

    原啸天再要解释,李沧海一锤定音:“就让小妹照顾你一段时间,这是她应该的责任。”

    诸葛正几次欲言又止,最终没有说什么。

    ……

    金牛村,慕容博与乔平安相谈甚欢。

    经过初步计算,乔家决定提供水泥配方,二成产能的玻璃成品及新币50万贯,协助慕容博到东瀛发展势力。

    为了让他能够尽快扎根,乔平安主动让出不少利润,慕容博感动不已。

    双方话事人一派君臣相得,包不同等人自是早就放开对叶家人的控制,甚至与原来的人质打成了一片。

    简单在叶家吃过午饭,慕容博几人跟随乔平安去杨家门村拜访。

    “慕容先生可在村中自行游览一番,其中小侄治理村庄的一些措施,话中说来不解其意,在现实中一看,便可知全貌了。”

    “哦,那我可要好好看看。”

    站在村口,乔平安叮嘱完慕容博,就与母亲一起回家了。

    慕容博领着四大家将先在村中找了一家唤作如家的客栈落脚略做休整,才兴致勃勃开始参观起杨家门村。

    经村里热心老者指点,找了一位导游阿牛讲解,据说他从小在村里长大,对村中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

    “阿牛,我最想知道你们村与外界不同处。”

    阿牛一听,瞬间就明白眼前客人的目的。最近几个月已经接待了好几波这样的人。

    游玩是假,考察民情是真,对方身份不是大官儿,即是富商。

    “跟我来吧,今天你就在我后面体验一天就行。”

    慕容博就真的跟隋阿牛在村里过了一天普通人日子。

    ……

    耶律洪基旨意下到汴京驻馆,正使刘承诚立马召集驻管所有人员。

    “道宗皇帝陛下有旨,增加南宋明年税币至60万贯。”

    下面包括副使在内的七人顿时交头接耳讨论开来。

    这个差使可不好干。现在的南宋,可不是以前的南宋了。

    汴京城这一年来的变化,他们都看在眼里,已经数次传递密信回辽上京,讲明宋朝实情。

    却不知为何还发来了这样,咄咄逼人的旨意。

    刘承诚也不清楚高层有何深远考虑,办好自己差差才是真:“大家议一议该如何达成皇命?″

    “直接翻倍有点多,圣旨中有商量余地吗?。”

    一年岁较长文书吏问。

    刘承诚瞥了他一眼:“没有!只能多不能少。”

    那人抹了一把额头,低头沉思,没在开口,显然认为事情难办。

    副使上前一步,吸引众人目光之后,侃侃而谈道:“到大朝会上直接提出,肯定引起宋廷群臣激愤,难以如愿。不如阴送宋皇,加之言语恐吓一番,或有一线可能。”

    众皆言善。

    刘承诚并无更好计策,只得按此执行。

    当夜入宫面圣,谎报草原冰灾,致流民百万,

    辽国皇帝只好招收为骑兵,合计50万大军。

    人吃马嚼,国库亏空,军需官统计缺口达60万贯,无奈只好向南朝增加岁币。

    而神宗经他一吓,出于一直以来面对北辽军事上的弱势,对于增加岁币,心中不再那么抵触。

    正要招集心腹大臣商议,不知道哪里出漏子,消息先传到民间,立时引起轩然大波。

    如此便不得不举行大朝会,进行廷议。

    “吾皇若得知宋皇见死不救,大军只能饮水度日,倒不如拼死一搏挥军南下了。”刘承诚愤慨道。

    礼部侍郎王韶出班奏道:“刘使勿要胡说八道,上月军报中,北辽草原并无任何天灾。”

    刘承诚神色不变,解释道:“上月的军报管得了这个月的天灾乎?大辽泱泱大国岂会假传灾情。”

    他笃定宋朝不敢派官员去辽国核查。

    宋时官员脸皮远没有后世厚实,见刘承诚言之凿凿,竟一时难辨真假。

    王安石出列,厉声道:“天灾与否勿论,澶渊之盟近70年来定例赐银10万两,绢20万匹,两国历任皇帝皆未改之,刘使欲先破例乎!”

    说的刘承诚哑口无言。

    见此大胜局面,有个主战派官员忍不住上前痛骂起来。

    刘承诚逮着机会也和他互骂了起来。

    口中污秽,比市井泼皮还要难听三分。

    成功把王安石据理力争得来的优势化为无形。

    这第一场廷议就在吵吵闹闹中结束,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来自杨家门村杨启毅撰写一篇署名文章登上大宋日报,一日传遍汴京。

    “宋辽两国一衣带水,同根同源,为兄弟之邦。檀渊之盟以来,两国秉持睦邻友好、求同存异原则,互通有无互惠互利,两国关系大大改善,两国人民越发密切。

    但总是有那么一些人,为了一己之私利挑起争端,执意使用武力手段解决问题,与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逆向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