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元妮皱眉思索,反复试了几次,最后,她用左手拿银元,左手骤然热了起来。

    原来如此,元妮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这说明,她的右手能鉴别古董,左手则能鉴别金银。

    确定了金手指之后,元妮才仔细打量起银元。

    出乎意料,这竟然不是普通银元,而是品相最好的袁大头,这可比普通银元值钱多了。

    如今大家吃饱肚子都困难,没人收古董,青花瓷茶壶派不上用场,不过金银古币还有人收。

    元妮打的主意,就是拿银元换钱。

    从村里到公社,要走半个小时路,元妮紧赶慢赶,太阳刚上树梢,总算是赶到地方了。

    公社只有一条主街,供销社就在最热闹的大十字。

    这地方人来人往,多半是公家人,元妮不敢久留,只看了一眼供销社,就闪身进了旁边的小巷子。

    这小巷子名叫顺城巷,传说中的黑市就在这里。

    也许是来得太早,顺城巷没什么人,偶尔有人经过也是行色匆匆,一看就是过路的。

    元妮越走越是忐忑,也许她想错了,这年头根本就没人收银元?

    眼看就到巷子口了,突然有个小个子男人跟了上来,“丫头,你是想收东西还是卖东西?”

    元妮看了这小个子一眼,这人相貌猥琐,嘴角还有个大痦子,不咋的像好人。

    她捂紧口袋就走了,就算是急着用钱,也不敢跟这人做交易,万一对方来个黑吃黑,把银元给吞了怎么办?

    就这样出了巷子口,看到马路对面有个绿色邮局,元妮的眼睛就亮了。

    为什么啊?

    要知道,这年头的收藏家,没事就爱逛邮局。

    有不少集邮爱好者,从五六十年代,就开始收集邮票,就算是这几年形势紧张,也阻挡不了他们收藏的热情,这些人不光是有知识,关键还有钱。

    邮局里没几个人,溜达了一圈,元妮很快就发现了想找的人。

    那是一个老头,戴着一副老花眼镜,就坐在邮局拐角的长椅上,既不寄信也不寄包裹,就那么神哉哉的坐着。

    要是没猜错的话,这老头儿在等着有人收包裹。

    现在想要找到高价值的邮票,只能在包裹上找。

    包裹越重,贴的邮票越多,出现稀罕票的几率也越大。

    她悄悄的走过去,给老头亮了一下手心里的银元,然后就出了邮局。

    当然,这个举动很冒险,不过元妮早就想好了,要是老头瞎叫唤,那她撒丫子就跑。

    事实证明,这个险冒的很值,老头悄悄跟上来了。

    “同志,你慢点走,能给我再看一眼那东西吗?”

    元妮儿招呼他站到了大树底下,跟特务接头似的,悄悄的亮出银元,让老头看个仔细。

    “哎呀,1916年……这是洪宪飞龙币啊。”

    戴眼镜的老头挺识货,一语就道破这枚袁大头的来历。

    这枚袁大头可不是普通银元,是为了纪念袁世凯登基,特别铸造的,所以又叫做洪宪飞龙币,单论收藏价值,它比普通银元高百倍不止。

    这也是元妮为什么宁愿来邮局找收藏家,也不愿意去黑市招买家的缘故。

    收藏家们尊重历史,不会胡乱压价,黑市上的倒爷则刚好相反,那是一定要压价的。

    “你老眼光好,这就是飞龙币,要能给二十,就让给你了。”

    现在市场上的银元,基本上是五块钱一枚,可飞龙币不是普通银元,别说是要二十块,就是一百也值了,再过些年,飞龙币能拍卖出百万高价,是银元中最值钱的。

    关键是普通人没那么多钱。

    如今普通工人的月工资也就三四十块,吃吃喝喝剩不下啥,想存二十得好几个月。

    老头急的搓手手,“二十值了,关键是我没那么多现钱,十五块成吗?”

    在这个小镇上,能给十块的人都是实诚买家了,有了鉴别古董的能力,不愁收不到更好的东西,元妮儿干脆点头,“成,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这老头蹲守在邮局,就是为了收人家包裹上的邮票,所以身上带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