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封赏大典结束后,张士诚站在王府门外踟躇了许久,终于狠下心,咬了咬牙,向王府中堂走去。

    刘夫人面若冰霜地坐在中堂,家丁丫鬟们噤若寒蝉,连浣秋也小心翼翼地跟在刘夫人后面,从小到大,还从未见刘夫人生如此大的气。

    封赏大典刘夫人不关心,但是世子和张皓却是她的心头肉,封赏大典还没结束,张皓升官和世子开府的消息就传到了刘夫人这里。

    张皓自己的安彩局说白了就是一个野衙门,大部分人都认为是张皓少年心性,吸引不了太多人的重视,但是集贤院就不一样了,在元朝官府中这个单位相当于国子监祭酒的职位,这个职位才算是张皓正式地迈入官场,而且一进去就是四品的高官。再加上张皓敏感的二公子身份,很难不让人产生联想。

    世子张旭开府那是迟早的事情,张旭去年已经成年,本来就要完成的开府事宜因为围城三月而耽搁下来,关键张皓升官和世子开府偏偏在同一天,这是在给朝臣们什么信号,不言而喻!

    世子作为名正言顺的储君,张士诚事业的唯一接班人,不可避免地会让一些投机者们盯上,那些自认缺少机会却又想更进一步的人,会像苍蝇看到屎一样的蜂拥而来。提前投靠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在世子时期的亲信一定会在世子上位以后得到重用。

    李行素早就跟张士诚说过,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就会有争斗,就有人想钻营,想上位,这是利益使然,古今皆然。

    张士诚也能预料到了这种局面,但是无奈其膝下只有两子,老二又是那副样子,世子就成了接班的独苗,张士诚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看着。

    原来条件不允许,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张皓从一个纨绔少年横空出世,高邮献策的功劳不在话下,几天的功夫就捣鼓出来了一个安彩局,至少张皓给了一种可以和世子别别苗头的信心。

    迫不及待的把张皓推出来和张旭打打擂台,张士诚也让准备投靠张旭的人警醒下,知道这个周朝目前的主事人是谁?

    还有一个更大的顾虑,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在这个朝廷里面,不能只有一个世子,还是一个品格优秀、处事稳重的世子,内是嫡系长子,有刘夫人无条件支持。外有朝堂重臣也是其恩师蒋辉作为外援,据说一些军中将军已有了投靠之意。

    张士诚要让那些投机者们知道,你们投靠之后并不能高枕无忧,因为你们投靠的人不一定就是最后的胜利者。也防止这些人狗急跳墙,哪天让他这个主公来个“突然暴毙”,然后扶起对他们有利的世子上位。

    张皓的存在就是对世子最大的督促,仿佛在告诉张旭,你并不是唯一的选择,张世子,好好做事,继续努力哦!

    张士诚知道把张皓推出来有点拔苗助长,但是高邮稳定下来,以后地盘也会越来越大,那些跟着他们打天下的老兄弟定然开始有享乐的心思了,从占领高邮后一些老兄弟在高邮疯狂置产,有些人连小妾都纳了好几房,这让张士诚暗暗惊醒。

    说白了,张皓就是搅动这一池死水的鲶鱼。当然,张皓愿不愿意当这条鲶鱼也是两说,如果现在有人现在告诉张皓要做好一条鲶鱼,张皓大概率说:“你才是鲶鱼,你全家都是鲶鱼!”然后直接蹦到岸上,死给张士诚看!

    当然,张皓如果知道张士诚是此种心计,也

    会嗤之以鼻,冷笑一声,说道:“你们这群渣渣,还在这一亩三分地里面瞎搞斗争,等到朱重八来了,一切“桥撸灰飞烟灭”,争个屁!”

    刘夫人可不管哪些,她只知道张旭和张皓都是她的儿子,手心手背都是肉,现在让他的两个儿子在擂台上反目成仇,打的头破血流,她第一不答应。筆趣庫

    张士诚小心翼翼地走进中堂,想把自己当成“小透明”,悄悄地向后房摸去。

    浣秋看着主公这不着调的鸵鸟走法,哀叹一声,最近家里的人有点“张皓化”。

    突然,一声如雷的声音响彻中堂:“张四九,你给我站住!”

    张士诚全身一震,如同孙悟空的定身法一样定在原地,一动也不敢动。

    刘夫人怒道:“张四九,你告诉我你让皓儿当那个集贤院院长是什么意思?”

    张士诚仿佛找到了反击点,愠怒道:“都给你说了多少次,不要叫我张四九!”

    刘夫人起身一把拽住张士诚的耳朵,说道:“张四九叫了几十年,怎么就叫不成了,那我该称呼你什么,主公还是皇帝陛下?”

    张士诚连连喊疼,赔笑道:“叫得叫得,夫人说叫得就叫得!”

    当初张士诚还是一介贩卖私盐的走卒,而刘夫人却是一个丰衣鼎食之家的小姐,阴差阳错认识了张士诚,也许是缘分到了,那时候还叫玥儿的刘夫人对张士诚情根深种,非张士诚不嫁,甚至面对着父母以绝食相威胁。

    刘夫人最后如愿嫁给了张士诚这个穷小子,当时这桩婚事引起了十里八村的轰动,刘夫人在当时也算是小有名气的以美貌而著称的少女,前来提亲的少年俊彦把刘家的门槛都踏坏了,没想到最后这个大白菜让张士诚这头猪给拱了。刘家嫁女,那是八抬大轿,十里红妆,乡人只叹这张家祖坟何止冒了青烟,简直就是在喷火。

    谁能想到二十年后,当时还是穷小子的张士诚如今成了名震天下的高邮之主,而当时被人说成傻子的刘夫人在今日看来就成了慧眼识珠,选中了一个翻百倍的大牛股。